卤汁的、葱烧的,还有红烧的……

    有人吃过他做的肥肠后,建议他去摆摊售卖。

    当时周家太爷爷在码头打工,好几个孩子要养活,日子过得很是清贫,于是他采纳了别人的意见,每天收工后都去街上摆摊卖肥肠。

    肥肠在当时是个稀罕物。

    尤其是许多富贵人家的人,从来就没尝过这东西。

    周家太爷爷卖的是肥肠汤,几毛钱一碗,鲜嫩的肥肠冬天吃着暖和,夏天吃着败火,很快,整个蓉州的人,都开始在周家爷爷的肥肠汤跟前排队了。

    生意火了,周家爷爷码头的工作也辞了。

    他让家里人跟着他一起熬肥肠汤,白天也带着孩子们都出去摆摊。

    后来,他又在街上租了个小铺子。

    并且把之前自己做的那些个肥肠菜品都放了上去,店子很小,但是生意爆满。除了点击率超级高得凉拌肥肠之外,那卤汁肥肠跟葱卷大肠也是供不应求。

    后来到了周家爷爷那一代,他又研制出了很多非常新菜。

    像一些平时几乎想都不能想到的做法,比如冰糖肥肠,比如清蒸肠衣,还有米粉豌豆闷大肠,这些也都成了明星菜品。

    再后来就是周安福父亲那一代了。

    那个时候,国家出了点儿事儿,很多民营店不能开了。

    周安福家的肥肠店也被征成了国有。

    周安福父亲,只得抄起了周家太爷爷的旧业,扛着挑子半夜去街上卖肥肠汤。

    那个时代的人,干劳力的多。

    一碗肥肠汤满足不了大家的热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