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袁冬初说的,关于应对通州包裹爆增这事儿,解决方法依然得靠人。

    按照她的猜测,通州如今投递增加的包裹,体量应该没有小满说的那么严重。

    虽然通州是四条河流交汇之地,陆路交通也很发达。

    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无论人口基数、人们的购买力,还是信息交流需求,和她当初见识过的剁手节,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潘再水面对现在的情况,之所以会束手无策。其一,这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状况,掌管物流业的时间又短,缺乏经验;

    另一个原因,也是最难解决的,便是人手问题了。

    即使在袁冬初生长的那个年代,第一次剁手节时,也是差点儿让当时的物流业崩盘。之后也是吸取教训,提前做应对,才避免了那种情况的再现。

    在现代,准备工作相对要容易很多,随时随地就能招募临时快递员。

    在全民教育的时代,收揽、录单、打包、分拣之类的工作,是个人就能胜任。

    在这个时代却是不行,投递行能雇用的人,都是最底层的贫苦百姓。

    这些人,别说斗大的字认不下一箩筐。说玄乎了,斗大的字,他们甚至一个都不认识。

    而邮寄这种事,还会牵扯转运,异地再转异地这种事时有发生。所依靠的,只能是文字。

    虽然诚运有速成法,通过培训,让投递人员快速认识了负责街巷和人名等文字,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巩固。

    但这些,都需要时间,培训和被培训人也都需要投入精力。

    断断没有双方都很下辛苦的认字,学了投递的各项制度,等到包裹高峰期过了,双方便愉快的拍拍手分开,各自行事的道理。

    就算真有这么奇葩的事情发生,时间上也不赶趟啊。

    想招收上手就能做事的,那得找读过书、上过学堂的人。常理来看,这种人来投递行做临时工,难度有点大。

    袁冬初却是有主张,事无绝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