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转民的事,赵曦交于文彦博和韩琦主导了…~君王就要有君王的觉悟,不能什么事都管那么细。
当赵曦回到汴梁后,已经不再考虑禁军转民的事了,心思再一次放在了官制改革的大事上来。
就是富弼、王安石以及韩绛、吕公弼等人,也开始沉下心来研讨官制改革的可行性。
从某种意义上,韩琦和文彦博在如今的政事堂里,算是相对保守的执宰……
因为这次太子出征历练被赵曦认可,赵曦便准许了太子出宫独住,恩准太子游学历练并参加考举的想法。
也是因为这点,二皇子居然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
“你确定要学兄长外出居住?”
赵曦看着自家的二儿子,问话的语气很平和。
“爹爹,依陈例,孩儿成人是必须出宫另居的。孩儿明年十五,再居宫中多有不便,且也会被朝臣弹劾。”
“孩儿知道,从开府建牙起,孩儿就应该留于汴梁。孩儿不曾出过汴梁,甚至连宫墙也很少出去过。孩儿想趁如今未开府建牙之前,游历一番,看看我大宋的大好河山。”
“孩儿知道爹爹十五岁便领军南征,兄长也在十岁开始出入工坊城和讲武堂。孩儿不敢与爹爹和兄长相提并论,只是想出去看一看外面的天。”
这是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
“准了!你的护卫,不管是讲武堂校尉营还是皇城司,在不越规制的情况下,你可以随意挑选!”
大宋亲王历来是被圈养的,二儿子说是要去游历……
赵曦翻看着这段时间的奏折和批注,没毛病,中规中矩,绝对是韩绛的风格。无论是作为皇后的滔娘,还是监国的二皇子,都没有过深的去参与国事,很正常的。
奏折留副本,官家翻看离京后的奏折很正常,没人多想,赵曦看过以后也不多想了。
关于继承人,赵曦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自己也才刚三十出头,还不到考虑传承的时候。
其实赵曦是在回避这个问题。
当赵曦回到汴梁后,已经不再考虑禁军转民的事了,心思再一次放在了官制改革的大事上来。
就是富弼、王安石以及韩绛、吕公弼等人,也开始沉下心来研讨官制改革的可行性。
从某种意义上,韩琦和文彦博在如今的政事堂里,算是相对保守的执宰……
因为这次太子出征历练被赵曦认可,赵曦便准许了太子出宫独住,恩准太子游学历练并参加考举的想法。
也是因为这点,二皇子居然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
“你确定要学兄长外出居住?”
赵曦看着自家的二儿子,问话的语气很平和。
“爹爹,依陈例,孩儿成人是必须出宫另居的。孩儿明年十五,再居宫中多有不便,且也会被朝臣弹劾。”
“孩儿知道,从开府建牙起,孩儿就应该留于汴梁。孩儿不曾出过汴梁,甚至连宫墙也很少出去过。孩儿想趁如今未开府建牙之前,游历一番,看看我大宋的大好河山。”
“孩儿知道爹爹十五岁便领军南征,兄长也在十岁开始出入工坊城和讲武堂。孩儿不敢与爹爹和兄长相提并论,只是想出去看一看外面的天。”
这是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
“准了!你的护卫,不管是讲武堂校尉营还是皇城司,在不越规制的情况下,你可以随意挑选!”
大宋亲王历来是被圈养的,二儿子说是要去游历……
赵曦翻看着这段时间的奏折和批注,没毛病,中规中矩,绝对是韩绛的风格。无论是作为皇后的滔娘,还是监国的二皇子,都没有过深的去参与国事,很正常的。
奏折留副本,官家翻看离京后的奏折很正常,没人多想,赵曦看过以后也不多想了。
关于继承人,赵曦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自己也才刚三十出头,还不到考虑传承的时候。
其实赵曦是在回避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