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远自己琢磨了许久,还把小李哥和大小马叫到一起,大家相互商量了一下。

    最终决定,将两家厂子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融合,但同时还要保持独立,而且业务范围,有了一定的差距。

    永久厂,从此以后坚定走亲民路线,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售价,抢占低端市场,同时呢,自行车的外观也要有保证,不能太难看,要做到与时俱进。也就是说,新的永久厂,将会彻底投身广大市场之中,以量取胜。

    而凤凰厂,在融合了部分永久厂的高级技工后,朝高端的方向发展。世界上不是有各种自行车大赛吗?几位大佬和未来大佬,决定共同投资,弄一个自行车队玩一玩。事实上,自行车比赛虽然在国内算是小众,但在国外,关注的人还是非常多的,一支强大的自行车队,如果能够在各种国际赛事上经常拿到名次的话,赞助公司的好处也是非常大的。这就和投资球队一样,投资球队巨烧钱,指望靠球队赚钱?那是不太现实的。球队能满足自身发展已经算是不错了,就是最好的球队,每年的盈利也未见得能弥补老板的投资,说到底,还不是靠广告效应?当然了,或许有人是真的喜欢足球,钱多没处花就喜欢烧,那也是有可能的,但大多数的俱乐部老板,还是为了赚钱。

    既然从球队身上弄不到太多钱,那就指望广告了,足球作为全球第一大运动,广告效应还是非常厉害的,这也是为什么总是有大佬跨界投资球队,没有好处,鬼才会这么做呢。

    投资自行车队同样是这个道理,只不过自行车放眼全球,也终究还是相对小众的项目,所以收益远不如足球那么高,当然了,投资也不会像是球队那么夸张。

    不过在有一个自行车厂的情况下,能够提升自行车的销量那也是不错的。

    自行车比赛虽然小众,但自行车可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高端自行车的销量同样不俗,更何况高端自行车很贵,一辆车抵得上普通自行车几十上百辆的价值,只要名气打出去,不怕卖不出钱。而且就算是做不到那种顶尖的程度,只要车队能不断参加比赛,能不断露脸,光是国内,销量就不会太差。毕竟有钱人永远是很多的,这些人虽然出门基本上靠汽车和飞机,但总也有心血来潮骑自行车的时候,这些人,即便一人买一辆,那也是一笔很庞大可观的数字,所以这买卖做得来。

    其实周方远还想着做运动饮料呢,虽然只是一个想法,但他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就像红牛,红牛就是做功能饮料的,满世界赞助各种比赛,号称“只要你敢玩命我就敢赞助”,其饮料销量简直恐怖。

    不过当周方远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立即就被另外三人拒绝了。后来周方远仔细想想,嗯,也是,不冒然进入是对的。

    饮料市场的水那是相当深的,就算本身已经涉足餐饮业,但饮料行业可以说是另一个产业了,这里面世界级的巨头太多了,别看运动饮料在未来的市场,光就国内就有几百亿的规模,但这些国际巨头早就根深蒂固,新品牌想冒出头,难度何止是高,简直就是特别的高。毕竟论根底,周方远比不过对方,论规模,也差不少,论品牌建设,那更是完全没有可比性。这和金波罗大战洋快餐不一样,洋快餐虽然进入国内已经很多年了,但受限于他们的发展方式,以及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只是听说过这些洋快餐的名字,实际上也没见过,金波罗借着加盟的方式,快速铺开市场,如今已经和几家洋快餐打得如火如荼,而且在国内几乎全面压制了那几家巨头。这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要考虑到国人的饮食习惯。洋快餐占就占了个新鲜的便宜,老百姓没吃过,好奇,又听着有名,所以感兴趣。

    但这个新鲜感,金波罗也能提供啊,而且金波罗在中餐方面是肯定碾压那些洋快餐的,更适合国人饮食习惯的餐品,更早的进入市场,尤其是那些二三四线城市而言,老百姓反倒是更加认可金波罗。

    但饮料不同,饮料只要有生产线,只要国家不强行控制规模,可以说是这些企业想造多少就能造多少,加上前些年那些不可说的事情,一大批国有品牌消失,几个巨头直接抢占市场,这么多年过去了,想要推翻他们,那难度可不是开玩笑的。

    只要对方不出问题,国家方面又没有特殊扶持的话,想要平起平坐都不太容易。

    可问题是,国家不可能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强行扶持一家企业,尤其是华夏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现在正是履行之前各种诺言的时候,曾经的各种无形的限制已经开始放松,地方保护正在慢慢解锁,这时候怎么可能强行扶持一个自家的企业?最多是政策上有些偏移,但周方远何德何能,他自己弄一个饮料企业就指望国家专门扶持,没有那个道理啊。再说了,国内的饮料企业又不是只有它一家,还有很多企业现在正在市场上和几个巨头竞争。周方远想要入局,那只能算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凭什么得到国家的特别扶持?

    所以思来想去,最后这个想法还是不了了之,没意义,也没搞头,有那点时间,还不如好好弄一弄自行车队来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