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在。”

    “你率三部兵马,持枢密府调令,接管崖城南门。如遇反抗,格杀勿论。”

    “常泰,你率两部兵马,持枢密府调令,接管崖城西门。”

    “马南淳,你去联络文、陈二位相公及朝中诸公,说明情况,全力说服。”

    “江风烈,坐镇大营,统筹调度。”

    四将出列接令,齐声应喏!

    最后,赵猎一振衣甲,铿锵作响:“我将亲入行宫,拜谒太后。”

    ……

    崖城北区,行宫西南,政事堂。

    节堂是将帅议兵事所在,而政事堂则是相公们议国事所在。

    此时的政事堂上,文天祥、陈宜中、曾渊子这三位左右丞相及副丞相(参知政事)俱在。更有殿前都指挥使苏刘义、户部尚书、度支使杨亮节、工部尚书马南宝等重臣。

    除了张世杰、赵猎之外,在座这六位,基本就是行朝最高级别的文武班子了。可以说,他们联合做出的决议,连杨太后都无法驳回。

    眼下这六位重臣正在做决议,但意见不一,相持不下。

    “信安公不奉召,必有情由,越国公不等信使来报,悍然入营,失之孟浪。”参知政事曾渊子正不住摇头,满脸焦灼,“越国公执拗,信安公锐气,此二公皆国之柱石,若有冲突,怎么得了?”

    殿前都指挥使苏刘义清瘦的面庞上尽是愤慨,一拍案牍:“枢密院铜牌相召,何等重大?奉召不至,纵有天大情由,也是重罪。若不加以惩处,此例一开,将校仿效,朝廷威严何存?严惩,一定要重重严惩!”

    陈宜中神情一动,似要说话,但一眼瞥见工部尚书马南宝振衣而起,立时安坐不动,意态从容。

    马南宝面有病容,但神情却激愤:“复汉何出此言?信安公乃宗室之身,又有大功于国朝,岂可因小过而大惩?如此岂不令将士齿冷,再说了,眼下龙雀军军容鼎盛,贸然处置,不怕引起将士哗然么?”

    杨亮节阴侧侧的声音响起:“听马公的意思,这龙雀军不像是朝廷的军队,倒像是赵某人的私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