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猎为储君,除了唯恐大权旁落的太后党及担心军权被夺的张世杰等少数人之外,大多数朝臣都是持欢迎态度。无他,这位储君太能打了!而眼下,大宋最需要的,就是一位能打的马上皇帝。
这个皇帝,会不会帝王术不要紧,能不能治国不要紧,只要他姓赵,在军事上有一套,能率领臣民把渐渐缓过气来的行朝带离这个小岛,打回中原,那就是目前最理想的君王。而赵猎,完全契合朝野期望,再合适不过。
对此,许多大臣心里都会闪过一个词:应运而生。
为安抚中外之心,赵猎在第一次由他以监国身份主持的朝会上,提出虚位三年,以待少帝回归,之后再辅佐少帝,甘为前驱。
赵猎这一番表态,在朝会之前就曾向杨太后表明。杨太后听了既惊讶又感动,内心极为安慰,随即表示,此议当在朝会时交由群臣共议。若群臣认为当虚位三年,以待帝归,那就等三年;若群臣认为应当即刻登大宝,那就马上登基,她决无异议,并会痛快交出国玺。
赵猎得到这样的回应很满意,以退为进远比赤果果逼宫好得多。
果不其然,群臣一听此议,纷纷反对——怎可能让君位虚悬三年之久?国之无君,犹如殿之无梁,舟之无桨。还怎么决断国事,号令天下?行朝行朝,这样下去早晚不行。
于是群臣再三劝进,赵猎当然不会答应——劝进谁都想,嘴皮子动动,笔杆子摇摇,一旦采纳,就是从龙之臣,简在帝心,世代富贵再不用愁。这样一本……不,简直无本万利的好事,谁不抢着干?
立即上位还是等待,赵猎有着自己的通盘考虑,可不会让某些心存私欲的朝臣上赶着上位,现在时机还不到。
于是,赵猎再三辞让,这不是历代皇帝上位前那种惺惺作态的“辞让”把戏,而是真心推辞。最后陈宜中综合赵猎及朝臣两方意见,提出以一年为期。一年后,少帝再不现身,则视为驾崩,储君即时登基。
决议呈报后宫,杨太后对此结果表示满意,遂下懿旨,召告天下。
杨太后若许还存一丝希望,但没有人比赵猎更清楚,那位少帝再回不来了。缓一年登位,换得杨太后彻底死心,换得诸大臣归心,何乐而不为?更重要的是,他还没做好当皇帝的心理准备。
赵猎从来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人,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当皇帝,就算他一路升官晋爵,又是侯又是公的,但在这末世,在这天涯海角之地,这些爵位的好处他可一点都没享受到。就算位居公爵,官居二品,还不得像个士兵一样端着枪上战场?那么当皇帝呢?就不用上战场了吗?貌似确实不用、也不可能。
安全倒是安全了,可又衍生出一个更大问题——他的武功队谁来指挥?他能放心把这样一支足以颠覆王朝的力量交给谁?毫无疑问,只能紧紧抓在手里。如此一来,这支绝代武装就等于是圈在皇宫里当禁卫,那简直就是自废武功,让千里马老死槽前。
这真是个难解的大难题。好在目前还不是迫在眉睫,希望假以时日能解决吧。
登基之事确立,接下来,就是好好整合军政了。
……
祥兴三年三月底,新地港,又一艘商船驶离港口,来来往往的诸汉、蕃船只都没朝这艘不起眼的船只看一眼。谁也不知道,船舱里有一个瘦弱的小童,差点成了崖城之王,大宋之主。
这个皇帝,会不会帝王术不要紧,能不能治国不要紧,只要他姓赵,在军事上有一套,能率领臣民把渐渐缓过气来的行朝带离这个小岛,打回中原,那就是目前最理想的君王。而赵猎,完全契合朝野期望,再合适不过。
对此,许多大臣心里都会闪过一个词:应运而生。
为安抚中外之心,赵猎在第一次由他以监国身份主持的朝会上,提出虚位三年,以待少帝回归,之后再辅佐少帝,甘为前驱。
赵猎这一番表态,在朝会之前就曾向杨太后表明。杨太后听了既惊讶又感动,内心极为安慰,随即表示,此议当在朝会时交由群臣共议。若群臣认为当虚位三年,以待帝归,那就等三年;若群臣认为应当即刻登大宝,那就马上登基,她决无异议,并会痛快交出国玺。
赵猎得到这样的回应很满意,以退为进远比赤果果逼宫好得多。
果不其然,群臣一听此议,纷纷反对——怎可能让君位虚悬三年之久?国之无君,犹如殿之无梁,舟之无桨。还怎么决断国事,号令天下?行朝行朝,这样下去早晚不行。
于是群臣再三劝进,赵猎当然不会答应——劝进谁都想,嘴皮子动动,笔杆子摇摇,一旦采纳,就是从龙之臣,简在帝心,世代富贵再不用愁。这样一本……不,简直无本万利的好事,谁不抢着干?
立即上位还是等待,赵猎有着自己的通盘考虑,可不会让某些心存私欲的朝臣上赶着上位,现在时机还不到。
于是,赵猎再三辞让,这不是历代皇帝上位前那种惺惺作态的“辞让”把戏,而是真心推辞。最后陈宜中综合赵猎及朝臣两方意见,提出以一年为期。一年后,少帝再不现身,则视为驾崩,储君即时登基。
决议呈报后宫,杨太后对此结果表示满意,遂下懿旨,召告天下。
杨太后若许还存一丝希望,但没有人比赵猎更清楚,那位少帝再回不来了。缓一年登位,换得杨太后彻底死心,换得诸大臣归心,何乐而不为?更重要的是,他还没做好当皇帝的心理准备。
赵猎从来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人,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当皇帝,就算他一路升官晋爵,又是侯又是公的,但在这末世,在这天涯海角之地,这些爵位的好处他可一点都没享受到。就算位居公爵,官居二品,还不得像个士兵一样端着枪上战场?那么当皇帝呢?就不用上战场了吗?貌似确实不用、也不可能。
安全倒是安全了,可又衍生出一个更大问题——他的武功队谁来指挥?他能放心把这样一支足以颠覆王朝的力量交给谁?毫无疑问,只能紧紧抓在手里。如此一来,这支绝代武装就等于是圈在皇宫里当禁卫,那简直就是自废武功,让千里马老死槽前。
这真是个难解的大难题。好在目前还不是迫在眉睫,希望假以时日能解决吧。
登基之事确立,接下来,就是好好整合军政了。
……
祥兴三年三月底,新地港,又一艘商船驶离港口,来来往往的诸汉、蕃船只都没朝这艘不起眼的船只看一眼。谁也不知道,船舱里有一个瘦弱的小童,差点成了崖城之王,大宋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