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路走到这一步,三家人都明白,他们的胜利已经是时间的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三家人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到最后能吃多少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因而三家很自然的就会先行分开,互不干涉,这个时候离得远,互不扯后腿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不扯后腿,他们本身的发挥就足够应对很多的问题,神一般的队友什么的,有没有,其实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最好,没有,其实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贵霜南部,婆罗痆斯位置,关羽在于禁和张任两人的接应之下,带着大军从伽却里的眼皮底下通过。

    当然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伽却里并不像在这个时候和汉军拼一把,虽说北贵那边之前那次出发的时候,奔袭过来的步兵现在也已经抵达了,但是看着关羽军团那残破,但是气势汹汹的姿态,伽却里并不想和对方拼个你死我活。

    没必要,他的任务是什么,他很清楚,大局观什么的,伽却里是有的,守住婆罗痆斯这个地方,北贵的后勤不断,那么现在就算是拿汉军这支大军没有什么办法,之后,缓过气来,也能收拾对方。

    当然,真要说的话,还是实力不够,北贵紧急奔袭过来的都是诸如枪骑兵,游骑兵,弓骑兵这种北贵的顶级精锐兵种,放在帝国战场上都是双天赋这个级别,为了救婆罗痆斯城,冲过来了差不多五万。

    要说的话,这么多的主力,就算是不带辅兵,也足够将正常的王国按在土里面摩擦了,但是关羽路过的时候也不弱啊。

    虽说关羽,张任,于禁三方当时都损伤不轻,但三方合并之后,双天赋级别的精锐就算是比婆罗痆斯这边少,也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拼的话,疯一把,未必会输,但赢了战场,输了大局,放弃,放弃。

    因而伽却里带着两万精锐吊在关羽军团的外侧,算是礼送关羽出境,为此于禁和张任两个前来接关羽过婆罗痆斯的将帅都有些紧张,尤其是参与过婆罗痆斯攻防战的于禁特别紧张。

    北贵之前的表现是真的镇住了于禁,那种死战的觉悟让于禁真正认同了北贵确实是有着帝国的气魄,不同于之前装神弄鬼过程之中的那些南方婆罗门的智障,北贵的表现确实是让于禁震撼了。

    说实话,于禁也算是历经沙场,但是这么多年,真正让于禁能当对手看待的敌人只有自己人和北匈奴,虽说看北匈奴的时候,于禁恨不得对方赶紧死全家,但是对于北匈奴的意志,于禁非常佩服。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我之英雄,彼之仇寇;彼之奸佞,我之肱骨”,没啥好说的,北匈奴的意志越强,于禁越想弄死对方,最后北匈奴被汉室这群人联手砍死了。

    再之后就是贵霜了,伽却里率领的北贵精骑在拼命的时候,展现出来的觉悟确实让于禁动容,敢用骑兵强行破阵这个确实出乎了于禁的估计,当然不得不承认一点,后来于禁想想的话,那确实是在当时属于非常正确的一个选择。

    顺带那一战打完之后,于禁就让徐庶去研究云气铺地的那个对军秘术,作为一个在战场混了很久的家伙,于禁很清楚这个秘术的价值,轻骑兵为什么不直接冲阵,说白不就是因为容易翻船,堵住后来者的路吗?不是任何一种骑兵都跟西凉铁骑一样皮厚,能胡搞。

    这个秘术在于禁看来,可以作为搏命的杀手锏,也可以作为突破时大招,简直是好之又好。

    之后徐庶就表示这个秘术汉室那边有解析,但是他当时要学的东西太多,没来得及学,于禁只想说徐庶你行不行啊,不行给我换一个军师,你这样,坑我,我大概会被坑死吧。

    不过就算是不提那个秘术,婆罗痆斯那一战,尼兰詹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死死地拖住孙观率领的盾卫,这可真不是一般军团所能做到的,明知不可胜而战之,这种意志相当的可怕。

    因而于禁在接关羽过婆罗痆斯防线的时候,看到伽却里带两万精锐过来的时候面色就有些凝重,这个时候如果直接下手,混战一场,关羽军团毕竟是一路转战才过来,就算能赢也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