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之常情,群臣反倒没有笑话他的意思了。

    “张守珪,说说你的想法。”李隆基看着张守珪。

    张守珪略一思索道:“皇上,臣的想法和姚相差不多。”

    李隆基感慨道:“你们都想睡一觉,养足精神,准备好好干一场。朕既是欣慰,又是心酸呐!朕之欣慰者,你们的想法都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朕之心酸者,如此寻常的要求,竟然要到年关才能得到,你们平日里为大唐操劳,何其辛劳?朕闻之动容。

    “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大唐天下,我们君臣,还将一如既往的操劳,朕希望你们,还有朕把这种美好品德保持下去!”

    “遵旨!”群臣领旨。

    李隆基接着道:“年关了,你们都想着休息,朕也不担误你们时间了,这就散了吧。回到家里,好好歇息!姚崇,张守珪,宋璟,陈晚荣,随朕来。朕有事,要和你们商量。”

    陈晚荣正准备回家,听了这话,只得跟着李隆基去了。年关,没有重大的事情是不会商议的,李隆基如此说,必然是有非常重要的大事。

    来到鸾翔阁,阁里放着一盆炭火,暖烘烘的,李隆基招呼陈晚荣他们坐下来。

    “陈晚荣,你才成亲,是不是想着回家去见媳妇?别害臊了,我们都是过来人,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李隆基开句玩笑,这才道:“你们都想着休息,可是朕又把你们叫来,不能歇息,因为,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商议。先把这个看了吧。”拿起案头一份奏章,递给姚崇。

    姚崇接过浏览一遍,递给宋璟。宋璟看过,递给张守珪。最后才转到陈晚荣手里,陈晚荣一瞧,熟悉的笔迹映入眼廉,正是哥舒翰的奏章。

    一看完,陈晚荣大是高兴,哥舒翰这才到西域多少时间,就把突骑施治得服服帖帖。突骑施是西域最重要的力量,而不是之一,拥兵自重,田仁琬他们费尽了心血都没有从突骑施那里讨到便宜,没成想,哥舒翰轻松得手,这事着实值得高兴。

    李隆基笑道:“哥舒翰一到西域,出手漂亮,把突骑施制住了。只要五万虎儿军到了哥舒翰手里,苏禄要想另作他想,也不可能。你们都说说,哥舒翰打算向呼罗珊进军,胜算有几成?”

    张守珪想了想道:“皇上,臣以为哥舒翰将军的处置有欠思量。苏禄与大食和谈,这事不可容忍,而哥舒将军不予追究,似乎欠妥。”

    话音一落,姚崇马上反对:“张将军,你久在北地,于西域情势不甚熟悉。西域不比北地,北地只有一个对手,放开手脚打就是了。北地虽然交通不便,朝廷的援军、补给都能源源不绝的送到。而西域却不同,军队不多,就需要借助西域的力量来维持稳定。能不激起事端,则尽可能不激起事端。实在到了非追究不可的时候,没什么好犹豫的。

    “再说了,大战当前,若是激得突骑施反叛,麻烦就大了。在当前的情况下,以稳定为重。哥舒翰把苏禄的五万虎儿军握在手里,既可以用来攻打大食,又是制衡苏禄的人质,有此一端,苏禄不敢有异动。”

    宋璟附和道:“皇上,臣赞同姚大人所言。”

    正如姚崇所说,西域的情形与北地大不相同,西域国别林立,再者角逐的势力很多,而因为道路的问题,唐朝驻军不多,不象北地那般,兵力雄厚,后突厥只要敢来,打你个头破血流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