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春交会开幕。

    文工团表演完毕之后,不被允许在羊城逗留,他们在禅城休整之后,将会奔赴火车站,踏上了北返的列车。

    王援朝则表示要去虎门凭吊一番,看看有没有什么灵感。

    大家知道,王主任又要踏上他的创作旅程了。

    他这会是正大光明的铁路文工团革委会副主任,歌舞分团团长,《爱我中华》《我爱首都红城门》《天路》等优秀作品的创作者。

    因此,对于他的创作要求,羊城铁路局的同志们相当配合,联络了一艘民船,约定好17号的中午,奔赴60多公里外,朱江口的虎门炮台遗址。

    因为两天后,文工团的大部队也要去羊城火车站,踏上归程的火车。

    中午,王援朝按照约定抵达码头,民船和铁路上安排的同志倒是一直守候在这里,对于这种级别的领导,他们还是很客气的。

    顺流而下,下午三点左右,就抵达了虎门炮台遗址附近。

    铁路上的同志和船老大,都是能说的,帮忙介绍道:

    位于山下临江地带的,那个叫威远炮台;

    建造在山上的,那个叫靖远炮台,那个叫南山顶炮台,还有那个叫镇远炮台;

    中间的两個岛呢,叫上、下横档岛,岛上分别建有上、下横档炮台,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此布下“铁索拦江”,“金锁铜关”抵御外国侵略军入侵的古战场。

    岛上依然可见火药库、练兵房、炮巷、虎门税馆、炮台等多处文物遗址。

    而再往下游十里路,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地方。

    王援朝苦心孤诣的选择此处,并不是真的来怀古,但被铁路同志和船老大的热情解说所感染,不由拍着船舷道:

    “洋人的船,再也不敢来了!因为我们的脊梁骨,立起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