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罢早餐,收拾好行装。使团开始重新上路,虽说对外并不是一个最高等级的规格,但毕竟涉及两国王室的姻亲,所以该有的规制还是不能少的。单单是梁国为公主备下的嫁妆,也装了足足5辆大车,加上随行人员的补给、帐篷、炊具等等,前后也是整整十辆马车。

    何轻舟带的十几人的护卫确实有些捉襟见肘,还好我们简单商议了一下,重点就是保障前两辆使团团长的座车安全,后边只留我带了两名禁军断后。

    近晌午的时候,使团的车队就抵达了蜀白水关下。

    也许是我们的队伍规模有点大,白水关下平日里进进出出的商贾,也没这个排场。老远的,关城上的守军就看到了。紧接着一队蜀兵就迅速出城,催促要进出城的民众迅速通过。

    待我们的车队抵达关下时,白水关的城门已经关闭,城楼上则已经站满了弓弩手,当中一位守城将官,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这还是第一次从这个角度仰看白水关,虽然之前探查地形时来过,但都是从两侧悬崖上偷偷溜过去的。白水关并未直接建在垭口,而是往垭口内再陷入进去十余丈,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攻城部队就无法在这十余丈纵深的地形上展开。如强行进攻,面对十余丈高的巨石垒起的城墙,进攻部队势必打成交换比极低的添油战。故,自白水关建成后的百余年,大大小小战斗数十次,还从未有军队能跨过此天堑。

    当然……我们也不是没有准备预案。西山屯军的日子里,我和书生闲来无事时(大部分时候是闲着),就针对白水、葭萌、剑阁、平陵、武关等伐蜀伐楚重点关隘做了大量的推演。若不是路途太过遥远,书生甚至想要我去太行八径、上党高地等韩、燕、赵战场去刺探一番。被我严词拒绝,且不说长期离营被发现没法交差,更何况那个方向的作战是东军负责,我一个人就算摸过去了,难不成还能比常年驻守的东军获得更详细的信息不成。

    单就这白水关,在分析了之前多场大型战事的得失,再经书生那缺德脑子的盘算,至少有三到四种方案可以一试。

    不过眼下,如何通过此关,那三四种方案可是一个也用不上。就听那白水关上传来一声大喝:“来者何人,入我蜀境所为何事?”

    我们这边也派出一个嗓门大的通传官,站在城下朝上吆喝:“大梁礼部宣恩使团,奉梁王命,此番前往蜀都锦官城,一为循例之促进两国邦谊,二来为贵国公子谨与我国兰轩公主和亲之喜,报呈蜀王庭。此乃梁王持节及通关文牒,并有贵国公子谨印信之引帖,请城上守将勘验后速速放行,莫要误了两国天大的喜事。”

    “放在这篮子里吧!”,只见那城头缓缓降下一个竹篮,城上那军官毫无感情地冷冷道。

    这边通传楞了一下,回头看看后边,梁亥杰的马车里一点动静都没有,童侍郎只好擦了擦冷汗,挥挥手,示意就按城上军官的意思办,别节外生枝。

    很快的,篮子就被拽回城上,那士卒取了文牒和引帖,呈送给那守将。那守将接过去,左右翻看,似乎也没找出什么毛病,但若是有人要故意找茬,何患无辞。

    “文牒我看了,这个什么引帖嘛,不看也罢。不过,两国互使,又要通过这边境防区,需要有我大蜀太尉府的公文,但近日我白水关并未收到此类命令。这样吧,尔等先退出隘口,待我向锦官城太尉府请示过后,再说,如何?”

    “这……似有不妥吧?”,童侍郎似乎没想到会在这第一关就遇到下马威,一时间失了方寸。

    “大胆,城上守将何人?两国互使行之有年,这通关文牒上有历年记录,对于蜀国使臣大梁各关隘都是一路放行多加礼遇。两国互使经梁蜀大王恩准,从来都是两国尚书台全权负责,今日怎么贵国未经通告,太尉府就可以横加干涉了,是贵国国策有变,还是你假传太尉府将令?就不怕蜀王和丞相降罪么?”,只见那梁亥杰自马车中出来,下车,一步一步,越过童侍郎的马车,走到那白水关下。何轻舟大惊失色,连忙跟了上去,一起去的还有那个沉默的重剑手。

    我也不动声色地,慢慢朝队伍前面过去,以防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