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弹劾的武将和勋贵,全都调往广西、广东,听当地总兵官调遣杀贼。

    苏贤见状,趁机也让人参了锦衣卫的崔斗一本。

    赵澈展示兼容并包的胸怀,照章全收,把崔斗等锦衣卫贬到贵州卫所当差,职务为指挥佥事。

    指挥佥事是正四品的武官,降了两级,加上被贬出京城也算一级,可以说是连降三级。

    主打一个特点:新帝很好说话。

    你让我打击谁,我都同意,但是罪名方面就重拿轻放,只是贬官到外地。

    就连王纶和钱溥两个始作俑者,一个是贬到南京闲住,一个被贬成顺德县的知县。

    赵澈此举,很快在全国上下形成了广泛的热议。

    绝大多数官员都大大松了口气:新帝性情宽和,善待臣工,有罪者也不至于抄家下狱,顶多就是被贬官。

    可权力层顶端的那帮人都明白,权力的争夺游戏中,各大势力已经开始互相亮出獠牙、开始倾轧了。

    新帝威望不足,为了不得罪人,只会言听计从。

    文官方面,南人派丢了个兵部侍郎,北人派丢了个顺天府府尹,互相打了个势均力敌。

    而同时执掌兵权的泰昌侯张敏渊,则与御马监太监齐永诚彻底撕破脸皮。

    赵澈扔下各方势力,任由他们在京城互相狗咬狗,带着亲信禁军悄悄私服南下。

    李德再三劝诫赵澈还是坐镇京城,派得力可靠之人去寻人即可。

    赵澈一概不听。

    京城老奸巨猾的权臣们,却从赵澈的任命中,咋摸出些许不一样的味道:新帝登基后第一把火,难道会烧到盐政?

    赵澈能在宣德帝的严防死守下悄悄进京,如果没有京兆府府尹王福的帮助,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