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清清的小乡村,在凛冽的寒风中进入了一九八四年。

    时隔一年,平安厂长收到儿子的来信,他握着信的手不停地抖着,他仔细验看了一遍字体,子奇的字他认得,字体大,不受约束,憋出格子。经过验看,是子奇的信无误后。平安厂长顿时热泪满面。他在心里默语:这鬼子孙还活着,他居然还活着,活着就好,活着就是万幸。

    当他冷静下来,再继续往下读信时,他愣住了:这出去不到一年时间,就找了一个媳妇啊,还要跟人家结婚啊。

    平安厂长准备写封长信,将儿子骂个狗血淋头:把家里人都急成啥了,把人家淑贤都耗一年了,你鬼子孙在外面逍遥快活得很,还有闲工夫谈对象。但是平安厂长又一想,不能这么写,这么写了,那鬼子孙估计又不回来了,先用缓兵之计,将他骗回来再说。

    平安厂长将信工整地叠起来,装进信封里,揣在皮袄的里面口袋里,一路小跑回到了家里。家里李芬芳正坐在炕上做针线。虽然现在没有多少急迫的针线活,但是做针线似乎成了农闲时,乡村里女人们的一个最佳消遣方式。你看,路上一攒,两攒,在一起拉闲的妇女们,手里都捉着针线活,有纳鞋底子的,绣鞋垫子的,她们除了拉家长里短外,还会拉时下最流行的鞋样、绣花样。互相探讨、借鉴、学习。

    李芬芳以前也是家门口那一攒的一份子,但是自从子奇离家出走后,她就没脸去人多的地方了,时常一个人坐在家里的炕上,孤独地做针线。她用很多碎布片子做的门帘,用碎布片子斗的床单。平安厂长心疼芬芳,总是劝她不要为难自己,要想开一点,但是那些妇女们的唾沫渣子,总能击碎她最后的防线。她只有躲在屋里,才能劝自己撑下来。

    平安厂长一推门,芬芳透过窗户一直瞅着他进屋:“你急着麦子黄着地里了吗?闲月里,还把你跑得喘不过气。”

    平安厂长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信,颤抖着递到芬芳面前,芬芳讥笑道:“还没老哩,你这手咋都开始抖了啊?”

    芬芳接过信,她不识字,只是看了看平安厂长的表情,就做出判断了:“是子奇的来信么?”

    平安厂长连连点头。

    芬芳扔下针线,突然又笑又哭,跟疯了似的拍打着炕,致使土炕上尘土飞扬:“哎,你幸好活着呀,你要是咋了,我都不想活了。”

    过了好一阵子,她的情绪才平稳下来:“子奇信中说的啥?”

    平安厂长就把信用土话给芬芳念了一遍:“大,我在西安,我现在成了大厨咧,好着呢。”

    平安厂长念到这里就停止了,芬芳问道:“就这么点嘛,我刚看信不止这些字啊。”

    平安厂长说:“基本就这些重要内容。”

    芬芳将信从平安厂长的手里拿过去,一个字一个字地数着:“你不要骗我咧,你念了总共才17个字,这信上面有100多个字咧,你给我念完。”

    平安厂长不想让芬芳知道子奇在外面找对象的事,更不想让她知道子奇要跟淑贤退婚的事。本来,因为子奇出走这个事,娘家人对芬芳意见很大,这大半年,芬芳都没脸上娘家的门。现在又出这么一档子事,平安厂长怕芬芳受不住这个打击。他拿着信,一边读一边往下编:“我在这边挣钱了,我准备回来,尽快跟万淑贤把婚结了,带着她一起来西安打拼·····”

    芬芳听平安厂长读完,仔细回味半天:“这咋不像子奇的口气咧,子奇会这么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