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只是半个月过去,成都就几乎为刘璋及其支持者给控制了。
赵谦是了解刘璋的,作为出自益州的三公对益州牧的儿子自然多有照顾。他曾指点过刘璋的学问,知道这是一个温文儒雅的汉士,和他那英悍的兄长比起来大不一样。
其实刘璋这样的气质秉性在这个乱世没准能活得更久,没见到那刘范就是太英悍而早早死了吗?
可以说,以刘璋这样的人,做个学者做个在朝官有余,但要想他掌控成都,如何可能?
所以刘璋的背后必然有人支持,而且非常狂悖。
因为刘焉死,刘璋继这个现象不是一个常规,反而是汉室遇到的第一例情况。
虽然汉室两分后,威望大降,但实际上依然可以对各州刺史、郡守形成一定的拘束和帮助。
所以除了明确反贼的泰山军和袁家余孽,这天下各诸侯实际上都名为汉臣,接受汉家赏封。
但这些诸侯又都正当壮年,都没有涉及到继承人接管权力的问题。只有当年宗正,现在的益州牧刘焉年岁最长。而他现在意外暴死,自然就出现了一个从未遇到的难题。那就是,这益州牧到底是父死子继,还是由朝廷另行选派。
本来这都没有例子可循,但偏偏被刘璋一伙人先斩后奏了,这如何不胆大妄为?
而对这件事的应对也考验着关西朝廷的执政智慧。
要是类似益州这样的现象成为惯例,那关西各地郡守是不是也能有样学样?这些人都搞父死子继那一套,将汉家公器化为私家,那朝廷最后剩下什么?可不就剩个长安嘛。
这就是赵谦对刘协说话的意思。
而这也是赵谦明明是个成都人,却会毅然决然站在家乡对立面的原因。
赵谦是三公,他的权势来自于中央。如果中央衰弱了,各地都如战国时期的诸侯一样自立,那别说权势了,他甚至都养不活自己在长安的一大家子。
毕竟如昔日周天子的公卿们,饿死的可不少。
所以无论是公心还是私立,他都绝不会容忍益州这等悖乱之举。
但赵谦内心还是理解益州那些人为何会这么多的。
赵谦是了解刘璋的,作为出自益州的三公对益州牧的儿子自然多有照顾。他曾指点过刘璋的学问,知道这是一个温文儒雅的汉士,和他那英悍的兄长比起来大不一样。
其实刘璋这样的气质秉性在这个乱世没准能活得更久,没见到那刘范就是太英悍而早早死了吗?
可以说,以刘璋这样的人,做个学者做个在朝官有余,但要想他掌控成都,如何可能?
所以刘璋的背后必然有人支持,而且非常狂悖。
因为刘焉死,刘璋继这个现象不是一个常规,反而是汉室遇到的第一例情况。
虽然汉室两分后,威望大降,但实际上依然可以对各州刺史、郡守形成一定的拘束和帮助。
所以除了明确反贼的泰山军和袁家余孽,这天下各诸侯实际上都名为汉臣,接受汉家赏封。
但这些诸侯又都正当壮年,都没有涉及到继承人接管权力的问题。只有当年宗正,现在的益州牧刘焉年岁最长。而他现在意外暴死,自然就出现了一个从未遇到的难题。那就是,这益州牧到底是父死子继,还是由朝廷另行选派。
本来这都没有例子可循,但偏偏被刘璋一伙人先斩后奏了,这如何不胆大妄为?
而对这件事的应对也考验着关西朝廷的执政智慧。
要是类似益州这样的现象成为惯例,那关西各地郡守是不是也能有样学样?这些人都搞父死子继那一套,将汉家公器化为私家,那朝廷最后剩下什么?可不就剩个长安嘛。
这就是赵谦对刘协说话的意思。
而这也是赵谦明明是个成都人,却会毅然决然站在家乡对立面的原因。
赵谦是三公,他的权势来自于中央。如果中央衰弱了,各地都如战国时期的诸侯一样自立,那别说权势了,他甚至都养不活自己在长安的一大家子。
毕竟如昔日周天子的公卿们,饿死的可不少。
所以无论是公心还是私立,他都绝不会容忍益州这等悖乱之举。
但赵谦内心还是理解益州那些人为何会这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