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回过身,一位年轻比丘合十鞠躬,问道:“请问法师,到宝林寺怎么走?”
六祖见他风尘仆仆一副长途跋涉的样子,手里提着湿漉漉的袈裟,站起身来问道:“你从哪里来?”
谁知,那僧人一见六祖手中的袈裟,惊呼一声,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激动地喊道:“弟子方辩,拜见六祖大师!”
六祖有些疑惑:“方辩?你叫方辩?我们俩见过面吗?”
“没有,从来没有,弟子这是第一次亲近大师。”
“那你怎么认识贫僧呢?”六祖问。
方辩说道:“弟子是西蜀人氏,为了求得佛法,前些年游历了佛陀的故乡印度。在那里,我得遇一位神奇的高僧。弟子请求他传授佛法。他说,佛祖释迦牟尼一脉相承的正法眼藏,以及历代祖师代代相传的袈裟,早已到了中国。而今,已经传至第六代,六祖目前正在岭南曹溪弘扬禅法。他老人家点化弟子回国,前来曹溪求法。所以,我刚才看到这庄严圣洁的木棉袈裟,便猜到了您就是六祖大师。大师,您能让我仔细瞻仰一下袈裟吗?”
“当然可以。”六祖一抖袈裟,纷纷而落的水滴,宛若晶莹的珍珠,恰似袈裟放射出的神奇的光芒……
方辩哪里还顾得上瞻仰,只是五体投地,磕头如捣蒜……
六祖微微一笑,说:“方辩,地上有稻谷吗?”
方辩一愣,看了看地面,说:“没有啊!”
六祖说:“没有稻谷,你怎么像小鸡吃米似的?”
方辩明白六祖在开玩笑,不好意思地站立起来。
六祖若有所思,问道:“方辩,你如此看重这件袈裟,那么,你一向是干什么的呢?”
方辩不明白六祖的用意,照实回答:“弟子祖辈传有塑像的技艺。我未出家前,以塑造神像为生。出家后,也经常为善信们塑佛像。”
六祖说,“难怪你会对一件表法的袈裟礼拜不停呢!那么,方辩,就请你塑一尊给我看看。”
其实,六祖的本意是说,真佛无形,实相无相,一个人,怎么可能塑造出佛的真像呢!
方辩不解其中禅机,激动万分地说道:“弟子何世修来的福分,竟然有幸为大师造像!谢谢大师的信任!”
六祖见他风尘仆仆一副长途跋涉的样子,手里提着湿漉漉的袈裟,站起身来问道:“你从哪里来?”
谁知,那僧人一见六祖手中的袈裟,惊呼一声,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激动地喊道:“弟子方辩,拜见六祖大师!”
六祖有些疑惑:“方辩?你叫方辩?我们俩见过面吗?”
“没有,从来没有,弟子这是第一次亲近大师。”
“那你怎么认识贫僧呢?”六祖问。
方辩说道:“弟子是西蜀人氏,为了求得佛法,前些年游历了佛陀的故乡印度。在那里,我得遇一位神奇的高僧。弟子请求他传授佛法。他说,佛祖释迦牟尼一脉相承的正法眼藏,以及历代祖师代代相传的袈裟,早已到了中国。而今,已经传至第六代,六祖目前正在岭南曹溪弘扬禅法。他老人家点化弟子回国,前来曹溪求法。所以,我刚才看到这庄严圣洁的木棉袈裟,便猜到了您就是六祖大师。大师,您能让我仔细瞻仰一下袈裟吗?”
“当然可以。”六祖一抖袈裟,纷纷而落的水滴,宛若晶莹的珍珠,恰似袈裟放射出的神奇的光芒……
方辩哪里还顾得上瞻仰,只是五体投地,磕头如捣蒜……
六祖微微一笑,说:“方辩,地上有稻谷吗?”
方辩一愣,看了看地面,说:“没有啊!”
六祖说:“没有稻谷,你怎么像小鸡吃米似的?”
方辩明白六祖在开玩笑,不好意思地站立起来。
六祖若有所思,问道:“方辩,你如此看重这件袈裟,那么,你一向是干什么的呢?”
方辩不明白六祖的用意,照实回答:“弟子祖辈传有塑像的技艺。我未出家前,以塑造神像为生。出家后,也经常为善信们塑佛像。”
六祖说,“难怪你会对一件表法的袈裟礼拜不停呢!那么,方辩,就请你塑一尊给我看看。”
其实,六祖的本意是说,真佛无形,实相无相,一个人,怎么可能塑造出佛的真像呢!
方辩不解其中禅机,激动万分地说道:“弟子何世修来的福分,竟然有幸为大师造像!谢谢大师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