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子在企业创办初期可以说出了大力气,甚至说整个建厂的创意和发展模式都是他设计的,后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斩获,也是倚仗他敏锐的嗅觉和灵通的消息,然而对于集团本身的管理来讲,肘子是完全边缘化的。

      既不了解生产,也不了解销售,更不了解营销和研发。

      这样一个人坐拥金安集团两成股份,对于任何一家现代企业来说,是非常危险和不智的。

      虽然弘盛如今也有类似的“风投”机制,但是那也有退出机制,更不参与企业管理,更多是以“对赌要约”的形式来保证收益。

      所以肘子才是明白人,知道事情在哪个阶段做到那种程度,对大家最有利。亹

      最终大家同意了周至提出的稀释方案,这次增资,周至的持股比例从百分之二十降低到了百分之五。

      但是许安然要求增资的资金中本来该属于周至的那部分,一分不少都要算作周至给金安集团的借款,转化为金安集团的债务,分三年从集团海外收益当中拨付偿还。

      外汇对于金安集团来说,除了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本身用不了多少,这事儿在建厂时已经做了,剩下的便宜别人不如便宜自家弟弟。

      这样正好了,周至很快就让杰克李将那些外汇变成了米国科技股。

      听完周至的讲述,李启严的幽怨又消失了,变成了欣慰。

      小儿子做事的风格变得大气光明,很明显不会是封弘盛那老狐狸教的。

      现在看来,倒是受了这边的影响居多。亹

      虽然周至和他表哥的做法才是最公道最合理最冷静的做法,但是巨额的财富当前,有多少表弟,能够主动要求对自己的股份进行稀释,降低在集团中的持股比例呢?

      又会有多少表哥,会主动要求将之前暴涨十倍的投资收益,分出相当大的一部分,认同为对表弟的负债呢?

      从法理和债权的角度,事情的确是应该这么处理,可是又有多少家族,有多少关系比表兄弟还亲密的人,就算明知道什么做法才是最正确的,却依旧会因为贪婪和短视,为了拼命从他人手里攫取和占有更多利益,而拼杀得头破血流,最终将本该大好局面,折腾成一地鸡毛呢?

      最起码,这样的面对财富时的处理方式,在港岛上是非常少见的。

      而且很明显,这件事情让自家小儿子受到了足够的教育。

      李启严觉得,光能够让家小子明悟到这层境界,给周至十个亿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