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日,并不是说要在这一天,就要把秋收的所有事儿忙完。

    通常情况下,秋收日一大早,百姓农户便会来到自家田边,开始紧锣密鼓的挥舞手中镰刀,无情的收割田间作物;

    同一时间,官服也会排除税吏、衙役。

    税吏在亭长的陪同下,在‘亭’等待,衙役们则在啬夫的指引下守在田边。

    监督,或者说是监视着农户,将田里的作物收割完成之后,衙役们便会‘押送’农户们,带着各家收获的粮食到‘亭’集合。

    随后便是当场称量,并当场按比例收取农税。

    ——太祖高皇帝为汉家定下的农税,是十五取一;

    而自太宗孝文皇帝以来,汉家的农税,几乎是每五年里,便会有四年被天子颁诏减半,即三十取一。

    收割完成,再缴过农税,带着剩下的粮食从‘亭’出来,农户们便会看见粮商们扑上前,各自开出价码,以当场收购百姓手里,才刚从田间收割而来的粮食。

    往年都是这样。

    但今年,情况却是有所不同了……

    “广明成乡甲里,田二郎家;”

    “田百亩,产粟~”

    “唔,三百三十石。”

    长安东郊,广明城乡。

    县衙税吏手持兔毫,扯着悠长嘹亮的语调,嘴上一边念着,一边将念出的话落笔记录在面前竹简之上。

    喊出这句‘三百三十石’时,还不忘抬头望向面前不远处,正直勾勾盯着米斗,片刻都不敢挪开目光——生怕被税吏欺负、克扣了自家粮食的青年。

    “瞧瞧,三百三十石,准是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