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的能力,在证明论文已经做出来的情况下,要弄懂这些东西并不是很难。

    看完最后一页论文,徐川笑着抬起头,赞扬道:“很漂亮的证明过程,通过扩域的方式构建一个分形框架,从而对微分维数多项式的最小微分维数多项式做出判断,最近几个月的时间,你没有浪费。”

    在手中的论文中,他看到了他以前解决Weyl-Berry猜想时使用的方法的一些影子,也看到了属于蔡鹏自己的东西。

    尽管只是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一名博士生来说,这已经非常非常优秀了。

    “这得感谢教授您的指点,如果没有您的教导,我或许永远都找不到方向。”

    蔡鹏出自肺腑的感谢道,这的确是他的心里话。

    到现在,他才体会到一名好的导师到底有多重要。

    在没有跟随徐川之前,老实说,他这辈子的上限大概也就那样了。

    去普林斯顿读书,然后回国找份工作,再在数学上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做出点东西。

    如果运气好,说不定他能做出点东西发个四大期刊,混个优青或者杰青什么的,但这差不多就是他能想象到的极好了,而且还得有着十足的运气才行。

    像现在这样,在自己能在博士毕业前解决一个世界级难题,尽管还真是阶段性的成果,尽管还没有通过期刊审核,却依旧是他以前做梦都不敢梦的事情。

    天赋好的人一大把,但能出头的没几个,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都没有。

    这个世界上被埋没的人才太多太多了,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常有。

    虽然这位导师大部分的时间都有些‘不靠谱’,但仍然教会了他无数的东西,尤其是那些在学术研究上的经验和方法,更是他去普林斯顿都不一定能学到的。

    毕竟,普林斯顿也没有数学界的第一人不是吗?

    听着蔡鹏的话,徐川笑了笑,将手中的论文还给他后,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道:“好好加油吧,这只是一个开始,最小微分维数多项式的计算难题,还有一半在等着你。”

    使劲点了下头,蔡鹏激动说道:“嗯!我会努力的!”

    徐川笑着点了点头,看向办公室中的其他几名学生,开口道:“你们的大师兄也快毕业了,你们也要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