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对付眼前的军队,对于蒙古人而言,这是一个问题。**--*即便此刻已经把消息送给了远在前线的亲王忽必烈,他却依然不得不面对眼前的敌军。

    “这些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家伙就是华夏军吗,听说他们是比赵旭还厉害的军队,那么我们该如何应付呢?”

    其实这时的作战,无非是两种应付方式,要么出城迎战,要么就守城待援。在蒙古人与大宋朝廷作战的时候,宋军往往选择固守待援,一是因为宋军的守城器械上有优势,其次也是可以依靠城市内储存的粮草以及可以协助防守的大量平民。

    那么现在,面对城外列成阵的“华夏军”,蒙古人该如何办呢。是按照宋的人本领来守城,还是说用他们的老办法,在城外决战?

    从城头上忘过去,那支骑兵一动也没有动。如果不用望远镜的话,那么很可能会让人以为那不过是一道山地而已。然而城头的所有蒙古军士兵都知道,就是那支所有人都说,比赵旭手下更让人担心的军队。

    在多数蒙古人的心中,他们不大相信孛儿只斤班秃带来的会议,也不大喜欢听亲王忽必烈手下讲述的,他们在阿拉伯帝国的悲惨遭遇。相比之下,蒙古人更相信自己手里的刀,如果要加的话还有他们的弓和火枪。

    我们知道,蒙古人更喜欢骑兵。这也是他们运动速度快,而又常常可以机动歼敌的原因。--(大宋的军队在这一方面上,吃的亏那是数量巨大的的。

    清晨的太阳逐渐显示出热度,这已经是赵伏波他们袭击了南充之后第二天的作战。此刻远在前方的亲王忽必烈,也正在准备攻击赵伏波他们的基地。大约此战就看谁坚持到最后,谁的地盘先被攻破。

    “我就知道,忽必烈不敢回师来救。别看他兵多,就担心一但分兵,我们基地里的军队反攻。到时被我们基地里的炮火轰垮,只怕他全军都要完蛋!”

    赵伏波得到的消息,虽然需要“幽灵军”的士兵连夜沿着嘉陵江一侧设立的光信号传递节点,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传递到南充,然后再折向东面才能到达他的手中。但这比起亲王忽必烈派出的骑兵通讯,那是要快得多了。因此赵伏波自然是先得到消息的,那么现在他就要拿定主意,拿前面这座城中的3万蒙古军该怎么办!

    “这么说,他们是打算断我们的后路,可是我不明白,倘若他们失去了果州,难道不是也被我们切断了后路么?”

    朱莉安娜实在是摸不透,赵伏波与亲王忽必烈他们两个是如何想的。按说,赵伏波他们的后路被断,可以撤向南充。据江而守也不是什么难事。但倘若蒙古军被切断了后路的话,恐怕就无路可逃了。

    “嘿嘿,朱莉安娜在战场上玩阴谋,我得说你们欧洲人相当差。他忽必烈的想法就是,我们侧后之兵,不过是少数袭扰之军。而他当面的,10000名步兵、炮队,以及加强了5000名海军陆战队以及地方安全部队的军队才是正兵,而我们就是奇兵。在兵法之中,这叫奇正相合。

    所以我判断他在前面几天的进攻里,伤亡已经大到让他心痛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不敢于分兵来这此。因为在战场上,自然是以消灭对方兵力雄厚的重兵集团。只有如此,他才有机会战而胜之。倘若他判断失误,以为我们是正兵,那么自然会带大军回援。

    他怕那时他认为的,我们基地的正兵为主动出击,然后从背后发动猛烈攻击,导致他的大军溃散。倘若是那样的话,倒真是谁也救了不了他的!”

    “怎么,难道你的意思是我们并非奇兵,我们倒是正兵吗?”

    这中国古代的兵家之言,多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在里面。想让朱莉发娜这样从小说英文、法文的人,长大再来学,就很难学得通透。这对于先学中华传统文化,再学马丁带来的“数理化”,最后沾一点欧洲文化的赵伏波来说,自然又不是难事。

    “是啊,如果说到火力密集度而言,我的朱莉安娜王妃,难道我们倒不是正兵么?事实上,火力密度这个词,即不是你们欧洲的文化,也不是大宋的文化,那是马丁老师说的说的话。所以啊,朱莉安娜,我看你呀,是该多读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