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根本不存在的。

    然后,他就想到了要卖书,用印刷术印出书去卖。

    但印刷术又是个麻烦。

    早在去年春天时,他就想着让附近的木匠刻出木制雕版来,他打算先搞出雕版印刷,等木匠们熟悉了再给他们出活字印刷的主意。但李家村的木匠李三粟听了郑胜的想法后,很是不知所措,他大字不识一个,要他刻字,这不是难为他吗?

    但照着郑胜的想法,李木匠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精心的制成了一版很不错的雕版,但问题很快就来了,郑胜发现这版子上的字有点大,印在郑子纸上,只能印上十几、不到二十个的大字。

    这是李木匠最高的水准了。

    所以,郑胜让郑汶又找来了不少木匠。

    也许是顺阳、南阳这地方太小,这些木匠手艺不精,断断续续刻了一年的木版,还是不尽如意。

    现在最好的成果,依然是李木匠的手艺制成的(大概是被郑胜逼得激发了潜力),就是现在青竹岭使用的书籍。这书怎么样呢?

    举个例子,十六开的规格、却有两三百页的论语。

    郑胜内牛满面,想后世的论语不过就是个簿册子,现在他印的书是字典。读一篇几百字的文章,要翻十来页,一页至多五六十个字,而手抄版的书,一页能有一百多字。

    虽然印刷术搞出来了,但奈何技术不达标,成本太高,想强行推动去卖书,郑子纸也会供应不上,这些纸自然也不能部都用来印书。

    所以,郑胜只能一边磨炼木匠们的手艺,一边先在青竹岭推行使用厚重的大字典。

    王向高兴的离开,郑胜走进了竹舍,这间竹舍是前不久王夫人命人建的。到了青竹岭后,王夫人似乎有些“乐不思蜀”,她命人在青竹苑的东侧空地新建了竹舍后,住下来不走了。

    竹舍内,郑胜看到王夫人正兴致勃勃的把玩着一个白色的、闪晶晶的椭圆状的东西。

    他很无奈的说,“母亲,这东西有什么好看的,都一个月了,您不腻吗?”

    王夫人瞅了郑胜一眼,“不腻。”

    “改天,我给您弄出个更好的东西出来。”郑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