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原本以为陈飞浦跟颂莲初遇的这段戏很简单,包括他排练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但是真正拍摄的时候,现场的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很多。

    在周彦眼中看来,这场戏就一个场景,但是拍的时候才知道,这场戏的景别跟角度特别多,需要非常复杂的调度和编排。

    首先是一个远景,颂莲从一侧的走廊走到陈飞浦所在房间的门口,这一小段要架设远景机位,而且还不止一个。

    这时候因为是远景,周彦的任务非常简单,就是坐在窗台上吹笛子就行了,画面里面只有颂莲一个在移动。

    但是光这一个镜头,周彦就拍了三次,他也把《颂莲》这首曲子吹了三遍。

    等到这一组镜头结束之后,然后重新在室内架机位。

    为什么不提前架设好?一方面是没有那么多机器,二方面提前架设机位会涉及到穿帮问题。

    再到后面两人对话的时候,周彦不是对着巩莉说台词,而是对着摄像机。

    这一点让他很难受,因为这样断断续续的,让他的状态很容易丢失。但是这也没办法,拍全景、中景以及特写等不同镜头的时候,灯光师要重新做光,而且同样涉及到穿帮问题。

    现场的光也不都是自然光,为了极大的贴近本源,现场会尽量少地运用人工光,但再少也是会用的。

    就这样,如此简单的一场戏,整整拍了两个半天,头天下午拍到天快黑的时候收工,然后第二天下午再开始拍。

    拍摄过程中,为了等周彦进入状态,花费了很长时间,而且为了让后期剪辑师有更多画面能剪,每个镜头的拍摄都会往后延长一点,增加素材。

    “留一条,再来一遍。”

    “这次周彦往门口的位置稍微移动五六公分,脸朝窗口的位置侧一点,让外面的光布在你脸上。”

    “趁着光线好,补一条陈飞浦背影。”

    “笑脸给的太多了,收一点再来一遍。”

    “这次笑容给迟了一点,再来一遍。”

    张一谋在现场要求很严格,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周彦重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