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网密集,而淮北军又是高辎重部队,载重车马无数,不利行军。
但二十八日,拿下丹徒后,形势为之一转。
自丹徒往南可直通临安的河道,是千里运河中水运条件最好、河面最宽阔的一段。
二十九日,淮北四万大军沿运河两岸齐头并进,辎重上船顺流而下。
运河两岸本就修有驰道,再加上省了背负辎重之苦,这条运河简直成了高速公路。
三十日克丹阳,初三占晋陵仅仅三四日,淮北军便进军三百余里,连下三城。
毫无战意的周军几乎到了望风而逃的地步。
随后,淮北军行军路线上的平江府终于反应了过来浙东路转运使兼平江知府王日奂命人在平江府上游的运河内凿沉大小船只十余艘,以期堵塞河道来延缓淮北军进军速度。
此刻淮北军的战法已经非常清楚,以运河为血管、保障陆上行军的大军粮草器械;以两侧大军为骨干,撑起这条水运路线、保护粮道安全。
两者相辅相成才保证了淮北军的神速行军。
王日奂堵塞河道做法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手段少说对方需耗上十天半个月的清理河道。
可对于火器盛行的淮北军,却没起太大效果。
九月初六,大军前锋发现河道被堵,甚至都没有停止行军,只派出了水军中的水鬼营,潜水放置火药。
仅仅一个多时辰,沉于河底的船只便被炸的四分五裂,残骸碎片纷纷浮出水面,顺河飘向了下游.
当日,王日奂便在淮北军抵达前,率守军、官吏、家眷以及小部份士绅退往了下游的秀州。
地方官员弃城不守,便是能活着回到临安,也少不了被治罪。
可平江文武却在撤军一事上,罕见的出现了绝对统一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