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麟虽然只有十四岁,但是却从军四年有余了,武力更是勇冠三军,方天画戟更是使得出神入化,颇有当年汉末吕布之雄姿。从军四年,从一个很普通的小兵做起。每逢征战总是冲锋在前,杀敌最多,凭借战功一次次荣升,最后使得太史慈、马超、魏延、庞德这些西北老将都为之震动,加上他是皇子身份。其余人更是对林麟忌惮三分。后来,林南因为林麟所获得的功劳,便封林麟为大将军王,并且担任此次西征的一路军主帅。

    从华夏国神州六年开始,西北只稳定了三年了时间,三年之后,位于中亚一带的贵霜帝国多次发兵向东攻打臣服于华夏国的西域三十六国,西域三十六国经常是墙头草,左右摇摆,由于华夏国对西域的控制力不够强大,所以四年中西域诸国受到贵霜帝国的蛊惑,多次出兵骚扰华夏国。为此,西域一带战事不断。

    但是,由于华夏国东南一带还有吴国,而自从孙策征服夷州之后,两国关系便急剧下滑,两国的海军更是在长江上箭拔弩张,气氛异常的恶劣。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两国虽然有大大小小的摩擦,但都通过外交手腕得到解决。

    可是对于林南来说,如果不尽早平定吴国,完成统一大业,就无法真正的全心全意对外用兵。所以,从神州九年开始,林南便积极的在东南一带布置重兵,并且将甘宁调回,占领舟山群岛,建立海军基地,扩军至百万,大部分都编入海军。

    而西域一带,林南只能采取守势。四年间,华夏国多次受到西域联军的攻击,虽然都被击退,但是西域诸国受到贵霜帝国的支持,源源不断的骚扰着帝国的边境,也让林南着实头疼。

    最后,林南连同参议院、枢密院和诸位尚书一起商议,做出了决定,先征服西域诸国,然后再南下统一吴国,因为和吴国的关系还未正是破裂,所以暂时不会发生战事,这才有了今年华夏国的大举反攻西域的军事行动。

    华夏军三十万,自敦煌而出,分兵三路,虎翼大将军太史慈率军十万北征鲜卑,司马懿为军师;征西大将军张飞率军十万为南路,征伐于窴、疏勒等国,以庞统为军师;而中路军十万则以大将军王林麟率领,郭嘉为军师,征伐鄯善、龟兹、大宛等国,之后,三路军全部会师于大宛国的贵山城,再议抵抗贵霜帝国的事情。

    林麟对郭嘉的话言听计从,当即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不杀,暂时先关起来,如何?”

    郭嘉点了点头,对林麟道:“也只有如此了,现在就在此地休整,等待太史慈、张飞两路军抵达即可。”

    几天后,张飞率领南路军抵达贵山城,与林麟在此地胜利会师。但是,作为北路军的太史慈却失约未至。

    张飞在七年前归顺了华夏国,林南对张飞一如既往的厚待,还重用关羽的儿子关平,命令让张飞独自去招新兵,封他为征西大将军,一直留在洛阳一带听用。直到今年。林南才正式将张飞调往西北,参加对西域的用兵,并且让他率领一路十万的大军,让庞统跟随在张飞左右,早晚出谋划策。

    张飞首次出征,也确实幸不辱命。一路上兵不血刃,未曾折损一兵一卒,使得于窴、疏勒等西域诸国不战而降。当然,这其中也颇得于庞统的计策,关平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贵山城的大宛王的王宫里,林麟亲自接见了张飞,摆下酒宴热情的招待了张飞。

    论辈分的话,林麟应该叫张飞为伯父,可是毕竟他是皇家人。又是华夏国的大将军王,地位尊崇。

    所以,张飞率领庞统、关平一进入大殿,便先行参拜林麟。

    华夏国异姓不得为王,已经成为了一种体制,有功劳的诸如贾诩、荀攸、郭嘉、田丰、管宁、以及十大将军等人最高的爵位只能到公爵,而公爵也是人臣的最高爵位,华夏国开国以来。受封公爵的人,也不过寥寥。唯有贾诩、荀攸、郭嘉、赵云、太史慈、甘宁、黄忠、张辽八人而已,其中只有贾诩、赵云是一等公爵,分别受封为安国公和定国公。

    林麟作为林南次子,受封王爵,在华夏国中,也只此一位。所以地位显得特别的尊崇。因为林南的长子林麒一直在东南一带处理和东吴的关系上,功劳反而不如林麟来的快,所以暂时才是个二等侯爵,与林麟所受封的大将军王相差许多。

    不过,不论是林麒还是林麟。两个人自从在五岁那年分开之后,就再也没有重逢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两兄弟只是以书信的形势互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