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铭目光在大堂中找了一下,忽然皱眉道:“侯先生,程员外呢?”

    侯峒曾道:“程璧听人说,有一只大明水师,盘踞舟山,两天前去浙中,寻机渡海请援去了。”

    这话让赵铭有些担心,“浙中不是被清军占据了吗?他一个人去,岂不危险。”

    侯峒曾忙道:“博安,你还不知道,剃发令后江南各地鼎沸,四处都是义军,清军只是占据杭城,地方还在乡绅和义军的控制下。我派了三个人护送程璧,应该不会有问题。”

    赵铭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不过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刚才,侯先生说,江南各地鼎沸,浙中遍地义军,不知道南面可有藩王扛起大旗?”赵铭盘算着,潞王监国降清后,唐王和鲁王两位藩王也该举义了。

    吴易摇了摇头,“暂时还没有新君登基的消息传来。”

    说着吴易叹了口气,“如今江南群雄并起,就缺一个主心骨,天下无日,各路义军只能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合力。”

    赵铭眉头一挑,“南面没有藩王打起大旗,我们为何不自己联络,整合江南抗清豪杰。”

    吴易眼前一亮,“博安你有什么想法?”

    赵铭沉声道:“现在没有新君登基,我们不能等着新军出现,再发给我们旨意。现在吴相公打下吴江县,声威大震,我以为可广发英雄帖,召集四方抗清义士,前来赴会,建立一个抗清组织,以便统一指挥,协同作战。”

    说着,赵铭提高声音,振臂道:“我看这个组织,就叫天地会,宗旨就是反清复明!”

    “天地会,反清复明!”侯峒曾重复一句,然后激动的赞叹道:“我赞成。”

    吴易目光深邃的注视着赵铭,然后在大堂内来回走了几步,忽然对一名文士吩咐道:“君昌兄,有劳你派人散播消息,联络义军,让他们派人来吴江议事。”

    短短三日内,吴江县周围,就聚集了不少人马,吴江县衙成了群雄的聚义厅。

    此时太湖附近,该来的义军,都已经赶来,远些的不可能过来,于是吴易决定,提前召开聚义大会。

    来自常州、苏州、松江、广德等地义军头目,或者代表,进入吴江县衙,里面高耸的旗杆上,悬着一面杏黄色的大旗,上面绣了四个大字“反清复明”!

    侯峒曾、赵铭等人在门前迎接,一张张风尘仆仆的面孔,让众人百感交集,赶过来的义军首领或者代表,许多都是熟人,不免嘘寒问暖,抱头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