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与大唐这几年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商业的飞快扩张离不开。

    大唐还是那个大唐,但经济总量上去了,可货币量却没增加多少。

    朝廷又在不断的收缴过去的旧币,将之融铸为新币,加之民间依然在朝廷毁币铸铜器的不法活动,以及高句丽、百济、新罗甚至是西域一些国家把大唐的铜钱偷带出去,当做自己的货币使用,这让大唐的钱荒越发严重了。

    钱荒严重,朝廷束手无策。

    只能继续钱帛兼行,甚至是钱粮并行。绢帛、布匹、粮食,这些东西也成为了货币的替代品,甚至金银珍珠等,都在当着钱用。可不少地方,百姓依然还是只能以物易物。

    倒是这几年,李记钱庄的兴起,成了一股清流。

    他们发行的庄票,商人、百姓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直接当成钱来用。而在年底,李记推出的宝钞,更是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宝钞有固定面额,更加精美耐用,也更加难以仿照,同时还好辨认。

    兼之李记强大的信用,使得不但是李记名下的产业在收宝钞,如今不少其它不是李记的商铺,也都开始接受宝钞付款。

    短短时间,宝钞已经风靡起来。

    甚至不少商家主动的打出了告示,优先接受宝钞付款。

    因为宝钞轻便,比起铜钱,甚至比起绢帛无疑方便极大。铜钱沉重,绢帛又占地方。

    之前李家拿了一千三百万钞给朝廷,李世民把这些钞当成了百官的俸禄和禁军的军饷发了下去。

    开始大家还对拿纸当钱有些担忧。

    纸钞到手,立即开始大采买,生怕砸手里。然后他们发现,宝钞非常好用,携带方便,且没人拒收。

    若是平时,出门买东西,带个几贯钱,那得背上一袋,得十几二十斤重。可是现在,几贯钱,不过是一叠纸钞而已,随便往哪一揣就好了。

    比金银币都方便,毕竟一个金币也是一两重呢,十六个就一斤,而且金银币毕竟数量不多。

    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