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老师,一个个碰到学生发生冲突,都是各打二十大板,不管有理没理。对于学生反应的问题,例如被某个同学搔扰,也都是没什么实际动作。

    反正那些老师的时间也都金贵着,不会为了那点屁事跑来跑去。

    学生间鸡毛蒜皮的事情,是很容易引发冲突的,首先败坏的就是素质,一些学生可能在学校里尝到了班霸、校霸的滋味,到了社会也什么都干得出来。

    再则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处理,学生也不能安心的进行学习。

    有搔扰其他同学的学生,直接停课回家,先回家干几天活再说。西方人的教育制度就是如此,老师介入学生冲突。

    对于情节恶劣的学生,则要严惩不贷,从而建立一个清静的学校,老师能为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则认真的进行学习。

    同时为了约束老师的行为,每个学堂都成立一个督察队,专门监督老师的行为,学生可以到督察队举报老师的过失行为。

    小学的教育较为严格,因为这是一个扫盲阶段,每门都有成绩考试。

    一般三年后,通过升学考试,则进入中学,不能通过的留级。进入中学后的学习则与小学不同,考试不再有分数,而是进行评级,分a(优)、b(良)、c(及格)、d(不及格)四等。

    各科只要达到c级就能毕业,对学生来并没有什么压力,很容易就能取得合格证,并且能有大量的学习选择空间。

    而老师则要辅助学生挑选主修科目,然后把比较充裕的时间,花在这些主修科目上,让他们有针对姓的学习。

    教育和生产方式也是一般,那种全科皆优才能上好大学的高考模式就好比是自然经济,是不专业的,效率极低的,非常浪费生产资源的。

    而只要求一两个科目优秀的升学模式,则是一种分工的、互补的,类似商品经济,在生产效率上,自然是商品经济高于自然经济,教育上同样如此。

    上完三年的中学,就直接升大学,接着开始进行学术研究、发明创造。

    这个年代人类所掌握的知识还不是很多,还有大量未被发现的东西,因此学制短一点很正常。

    同时学堂有分男女,男女进行分离教育,小学、中学阶段除了一些活动外,双方不会有接触,只有到了大学,男女学生则不会分学堂上课。

    这不仅是因为这年代的保守原因,把男生女生分开对教育也是有好处的,首先不会发生什么乱七八糟的关系,再则有研究表明,男女分班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当一个教室里全是同姓的同学,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念头,注意力更加集中,再则也有利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