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70章 炸天帮早读道教圣典《道德经》人间解析65(1/2)
第56章知者不言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
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向人民施加政令的,施加政令的人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堵塞嗜欲的孔,关闭欲念的心门;永远也不显露锋芒,解除俗事的纷扰,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就不分亲,不分疏;不分利,不分害;不分贵,不分贱。所以为天下人所尊重。
【导读】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是不聪明的。人们应像“道”一样,谦卑虚静,如此便可以超脱亲疏、厉害、贵贱等世俗范畴,为天下所重。
【解析】
本章讲的是修德的方法,重点突出了“玄同”这两个字,即把握住道的中心思想,不参与世俗的争辩、分别及竞争。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o“在这一章中,老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智者形象。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智者呢?在老子看来,真正的智者决不会夸夸其谈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和睿智,他们会时刻保持缄默,永远站在低处仰视他人、俯瞰自己,表现出谦逊而随和的特征。老子说,真正高明和睿智的人,是不随意夸夸其谈、口无遮拦的,只有那些毫无知识和头脑简单的人才会试图通过侃侃而谈来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然而,他们不会想到,这种令夸其谈恰恰表明了自己的无知和愚笨,所以老子对这种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老子站在现实的环境中,不但批判当时的统治者,还警示普通的世人,告诫他们应谦逊随和,不要夸夸其谈。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曾经说过,老子不仅是世人最好的警醒者,也是大家最好的引路人。这是因为,老子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决不会躲到远处不理不睬,而是想方设法为我们提供最可行的方案。在这一章里,对于我们经常所犯的夸夸其谈的错误,老子又给出了最可行的建议,也就是要塞住嗜欲的孔,关闭嗜欲的门户,挫掉锋芒,消解纠纷,含敛光耀,浊同尘世。在前面的章节中,老子曾反复强调做人要委曲、柔弱、和气、恍惚、无为的道理,换句话说,也就是做人不要锋芒毕露,锋芒毕露只会带来危害,所以老子才主张“挫其锐”,这样就避免了伤人和自伤,不但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别人。
在现实之中,我们一定会有这样的疑惑:当我们因为一件事情而感到纠结的时候,心里就像有了一团乱麻,无论怎样也解不开。内心烦乱使得我们坐立难安,让我们感到惶惑甚至痛不欲生。既然如此,为何不彻底解除心里的烦乱,让自己快乐地度过短暂的一生呢?因此,老子告诉了我们“解其纷”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了无牵绊了,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自在起来了。做人要平和,不可过分炫耀,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做人准则。然而,究竟有多少人可以依照这一准则行事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彰扬自己的聪明才智,往往会逢人便自夸一番。其实,真正高明和睿智的人,又怎么会口无遮拦地高谈阔论呢?真正的智者,就像深沉的大海一样深不可测;他们看似普通,他们随大流而决不追求个性。在当今社会里,有些人为了彰显个性或是推销自己,故意把自己包装得怪模怪样,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不知是丑还是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就在于人的欲望正在不断地膨胀,而我们又难以克制自己的欲望,这也是人的本性使然,老子在这里勉励我们要堵塞自己嗜欲的孔,关闭嗜欲的门,也就是“塞其兑,闭其门”。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贵”是动词,贵重的意思。在本章的最后,老子指出,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为天下人所尊重。
尽管我们与老子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人都是有欲望的,而且人们都难以克制自己的私欲。在本章中,老子站在时代的起点上高瞻远瞩,客观地分析了人的本性,这对我们来说依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有人认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如果只是一味地聚敛光芒,而不能及时地把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就会为时代所掩埋。所以,他们逢人便大肆宣扬自己,夸赞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有句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你有才华,在哪里都会显现出来,大可不必费尽心思地夸夸其谈。前面我们也曾说过言语具有局限性,言语不能穷尽我们真实的想法,所以老子得出了一个结论:真正有知识和智慧的人不会高谈阔论,只有那些没有知识和智慧的人才会夸夸其谈。
王弼《道德经注》
知者不言,因自然也。言者不知,造事端也。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含守质也。解其分,除争原也。和其光,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同其尘,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可得而亲,则可得而疏也。可得而利,则可得而害也。可得而贵,则可得而贱也。故为天下贵,无物可以加之也。
知道的人不必说出来,顺其自然即可。讲道的人对道无知,妄加说教,制造事端。孔窍被塞住,门径被关闭,锋芒被消磨,是内敛地持守本质,而不关注外部表现。繁杂被消解,是除去造成争执的根源。调和于光芒,没有特别的、突出的外表,所以不会引起万物的偏爱、争夺。混同于尘土,并不特别的卑贱,所以不会引起万物的厌恶和远离。可以被亲近,就可能被疏远。可以获得利益,就可能受到伤害。可以被当作高贵,就可能被看作低贱。天下最高贵的事物,是没有东西可以影响它的。
苏辙《老子解》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
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向人民施加政令的,施加政令的人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堵塞嗜欲的孔,关闭欲念的心门;永远也不显露锋芒,解除俗事的纷扰,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就不分亲,不分疏;不分利,不分害;不分贵,不分贱。所以为天下人所尊重。
【导读】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是不聪明的。人们应像“道”一样,谦卑虚静,如此便可以超脱亲疏、厉害、贵贱等世俗范畴,为天下所重。
【解析】
本章讲的是修德的方法,重点突出了“玄同”这两个字,即把握住道的中心思想,不参与世俗的争辩、分别及竞争。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o“在这一章中,老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智者形象。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智者呢?在老子看来,真正的智者决不会夸夸其谈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和睿智,他们会时刻保持缄默,永远站在低处仰视他人、俯瞰自己,表现出谦逊而随和的特征。老子说,真正高明和睿智的人,是不随意夸夸其谈、口无遮拦的,只有那些毫无知识和头脑简单的人才会试图通过侃侃而谈来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然而,他们不会想到,这种令夸其谈恰恰表明了自己的无知和愚笨,所以老子对这种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老子站在现实的环境中,不但批判当时的统治者,还警示普通的世人,告诫他们应谦逊随和,不要夸夸其谈。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曾经说过,老子不仅是世人最好的警醒者,也是大家最好的引路人。这是因为,老子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决不会躲到远处不理不睬,而是想方设法为我们提供最可行的方案。在这一章里,对于我们经常所犯的夸夸其谈的错误,老子又给出了最可行的建议,也就是要塞住嗜欲的孔,关闭嗜欲的门户,挫掉锋芒,消解纠纷,含敛光耀,浊同尘世。在前面的章节中,老子曾反复强调做人要委曲、柔弱、和气、恍惚、无为的道理,换句话说,也就是做人不要锋芒毕露,锋芒毕露只会带来危害,所以老子才主张“挫其锐”,这样就避免了伤人和自伤,不但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别人。
在现实之中,我们一定会有这样的疑惑:当我们因为一件事情而感到纠结的时候,心里就像有了一团乱麻,无论怎样也解不开。内心烦乱使得我们坐立难安,让我们感到惶惑甚至痛不欲生。既然如此,为何不彻底解除心里的烦乱,让自己快乐地度过短暂的一生呢?因此,老子告诉了我们“解其纷”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了无牵绊了,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自在起来了。做人要平和,不可过分炫耀,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做人准则。然而,究竟有多少人可以依照这一准则行事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彰扬自己的聪明才智,往往会逢人便自夸一番。其实,真正高明和睿智的人,又怎么会口无遮拦地高谈阔论呢?真正的智者,就像深沉的大海一样深不可测;他们看似普通,他们随大流而决不追求个性。在当今社会里,有些人为了彰显个性或是推销自己,故意把自己包装得怪模怪样,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不知是丑还是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就在于人的欲望正在不断地膨胀,而我们又难以克制自己的欲望,这也是人的本性使然,老子在这里勉励我们要堵塞自己嗜欲的孔,关闭嗜欲的门,也就是“塞其兑,闭其门”。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贵”是动词,贵重的意思。在本章的最后,老子指出,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为天下人所尊重。
尽管我们与老子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人都是有欲望的,而且人们都难以克制自己的私欲。在本章中,老子站在时代的起点上高瞻远瞩,客观地分析了人的本性,这对我们来说依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有人认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如果只是一味地聚敛光芒,而不能及时地把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就会为时代所掩埋。所以,他们逢人便大肆宣扬自己,夸赞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有句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你有才华,在哪里都会显现出来,大可不必费尽心思地夸夸其谈。前面我们也曾说过言语具有局限性,言语不能穷尽我们真实的想法,所以老子得出了一个结论:真正有知识和智慧的人不会高谈阔论,只有那些没有知识和智慧的人才会夸夸其谈。
王弼《道德经注》
知者不言,因自然也。言者不知,造事端也。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含守质也。解其分,除争原也。和其光,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同其尘,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可得而亲,则可得而疏也。可得而利,则可得而害也。可得而贵,则可得而贱也。故为天下贵,无物可以加之也。
知道的人不必说出来,顺其自然即可。讲道的人对道无知,妄加说教,制造事端。孔窍被塞住,门径被关闭,锋芒被消磨,是内敛地持守本质,而不关注外部表现。繁杂被消解,是除去造成争执的根源。调和于光芒,没有特别的、突出的外表,所以不会引起万物的偏爱、争夺。混同于尘土,并不特别的卑贱,所以不会引起万物的厌恶和远离。可以被亲近,就可能被疏远。可以获得利益,就可能受到伤害。可以被当作高贵,就可能被看作低贱。天下最高贵的事物,是没有东西可以影响它的。
苏辙《老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