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的话语里带上了哀情,狼盂大夫窦犨听得面色不忍,开始为乌亚旅求情。赵无恤则只是在思量利害关系,若是齐人半旬前攻破了甄邑,自己也不过是这下场,甚至还更惨,胜王败寇,天经地义。

    不过,虽然战阵相杀时已经渐渐不讲究古军礼了,但打完仗后诸夏贵族还是得文质彬彬,不能辱之太甚。毕竟谁都不知道下一次战争自己或者亲属是不是会被俘虏,今日苛刻待人,明日很可能会一一还回来。

    纵兵劫掠只针对国人庶民,但对于贵族可得讲究一些,一般是不能肆意杀戮的,和西方中世纪时的贵族战争一样,人质交换赎买也是春秋卿大夫财政上的一笔巨大进项。

    此外,乌氏毕竟在这里扎根数十年,不少国人、氏族甚至是乌氏支系。赵无恤善待这位落难的廪丘大夫,也可以起到收拾民心的效用,比起甄邑来,治理本是敌国堡垒的廪丘城更加困难上几分。

    赵鞅也是作此想的,他换上笑脸,扶着乌亚旅起身,出言安慰了一番后将他软禁起来,等待乌氏的赎金。

    乌亚旅擦着眼泪被带走时,还定定地朝赵无恤看了又看。

    赵无恤亦拱手微微一拜道:“大夫还认识我么?”

    想到那天如密林般压过来的整齐方阵。乌亚旅一阵头皮发麻,他咽了咽口水,恭恭敬敬地下拜讪笑着说道:“君子服改矣。不过气势一如当日之盛,亚旅归国后。若是能被寡君宽恕,不用戮于朝堂,也许还有机会与君子再遇于战阵,亚旅当免胄趋风,退避三舍,不敢与君子为敌矣!”

    对于乌亚旅之诺,赵无恤倒是没放在心上。破城后,在他和窦犨的建议下。赵鞅制止了赵兵习惯性的劫掠,将此邑的府库和民众原封不动地交给了无恤,休整一日后便拔营东进,去高鱼、郓城一带与鲁师汇合了。

    因为身份还是被逐出国,罪名未消的流亡卿子,所以赵无恤不太方便去参与盟会,和知、中行二卿相见,所以就留在了廪丘。

    他现在坐于廪丘邑寺中,左手持甄邑虎符,右手持廪丘鱼符。就这么将两座千室之邑捏在了手心里。

    这是权力的质感,它棱角分明,凌驾着方圆百里。接近三万领民的性命!

    廪丘和甄邑一样,地处濮北平原,地势微微高起,易守难攻,同样是沃野数十里。这也是齐国锲入鲁国西鄙的战略前沿,人口比甄邑还多一些,府库中的甲胄兵刃、粮秣更胜之。

    赵无恤听子贡说过,十多年前因为鲁昭公出奔事件,孔子也一同入齐为高昭子家宰。曾受齐侯杵臼召见问政。孔子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政在节财”。齐景公悦。虽不用其策却爱其才,一度想将乌氏更换领地,赠送廪丘邑给孔子以作为他的供养之地,但被孔子以“君子当功以受禄”拒绝。

    无恤喃喃自语道:“如今这一坚固的千室之邑,却是要便宜我了……”

    赵鞅既然同意了无恤在濮北暂时扎根的想法,当然会鼎力支持,他给无恤补充了二十五骑从和近百匹肩高五尺(周尺而不是英尺)的大原良马,将轻骑士的人数增加到了五十,实现了一人双马。

    此外还有由家臣虎会统领的一卒赵兵,卒长虎会不像名字那般高大,他身高六尺半,言语俏皮,喜欢扶着墙垣带领赵兵们慷慨而歌,或是一曲激情洋溢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或是新绛的唐风民歌。

    赵无恤对这个新手下倒是颇感兴趣,他听说过关于虎会的事迹。有一次赵鞅出行,车子在一条狭窄而漫长的坡路上艰难爬行,家臣们见表现的机会到了,便纷纷上前,半坦上身为主公推车。赵鞅坐在车上优哉游哉,感觉自然是不错的,但他随即看见只有虎会这家伙没有加入到推车的队伍中,依然扛着戟,边走边唱,若无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