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先生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边上一张桌上的客人给打断了。

    “先生,三国演义先放一放,改日再说,今日我们过来茶馆,想听点别的!”那客人大声道。

    说书先生微笑着问道:“那请问这位看官想听点什么?”

    先前那个说话的人朝说书先生这里扔过来一锭银子,“戏文册子听腻歪了,说些风趣段子,或是民间传闻都行,换个胃口。”

    说书先生利落的把那一锭银子收好,想了想,目光一亮。

    “说到民间传闻,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新奇事儿,是关于河川县治水的,很有传奇色彩,不如说来跟诸位看官乐一乐?”他问。

    “治水?治水有啥好说的?不就是官府带着人休堤坝啥啥的嘛,不听不听。”先前那个扔了钱的看官毫不犹豫的摆了摆手。

    这边桌上,小玉有点不满,压低声对杨若晴道:“这个人一看就是个酒囊饭袋,一点都不关心民生和时局,有两个臭钱就摆谱!”

    杨若晴勾唇,扔了两锭银子到那说书先生的面前,“说,小爷我就爱听治水的。”

    看到这双倍的价钱,看书先生目光一亮,正要伸手去拿,先前那个扔钱的把桌子一拍站起身来。

    “哈,还有人敢跟老子比有钱?老子今个就让装比下不来台!”

    他抬手拍了几下,“啪啪啪!”

    他的几个随从拿出一只托盘,托盘上遮盖着一块红布。

    随从把托盘连带着红布一块儿放到说书先生的面前,红布猛地一揭开,里面整齐码放了满满一托盘的银锭子。

    每一只银锭子目测都有五两,这满满一托盘,至少五六十两!

    别说是说书先生惊到不知所措,这其他桌子的顾客也都惊呆了。

    有窃窃私语声传进了杨若晴的耳中。

    “这不是建邺城的沈千财沈大老板吗?听说前一阵子在百花楼为了一个西域过来的歌姬,跟人争,也是一掷千金买下了那歌姬的初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