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的番薯终于到收获的时候了。

    这是柳心到大明朝后最想找到的高产作物,可阴差阳错先种上了玉米和马铃薯,后来徐光启给捎来了种子,一场大战又给耽误了,好在徐光启在京城种出来了,要不柳心都觉得自己是历史罪人了。

    现在番薯终于要收获了,柳心和一大家子都来到田里,秦家岗的村民也来了不少,玉米和马铃薯已经大量种植了,听说番薯的产量更好,人人都想看看到底产量怎么样。

    田间一大群人,张云白和秦槐接到消息也赶来了。

    徐光启捎来的一袋子番薯,育苗后前后取了三四次苗,共种了二亩地,现在已经全部成熟了。

    柳心和秦成下地,抓起番薯秧,一排红色的大个儿果实就出土了。

    “哇,这么大,这么多!”人群一阵惊呼。

    柳心招呼秦坤元和秦富,找几个干活的好把式收番薯,再另找人拿来秤就地称,一个时辰番薯就收完过秤了,二亩地七千二百斤,亩产三千六百斤,按现代计量就是亩产四千多斤了,有些出乎柳心预料,这和现代的产量也差的不多了,以后再整地施肥上下下功夫,还能增加点产量。

    这产量把周围人群都弄蒙了,三千六百斤,天哪,是小麦二十倍,这是真的吗?

    秦家岗的人们已经经过了玉米高产和马铃薯高产的冲击,可面对三千六百斤的高产还是觉得不可置信,秦家岗是富裕了,可大明朝还有多少老百姓饿死。

    这要有了番薯,

    那还能添不饱肚子吗,还能吃不上饭吗?

    看着周围人张大嘴巴震惊的样子,柳心不禁想起玉米大丰收时,人们欣喜若狂的模样,特别是秦三爷口中喊着“这是金米呀,老百姓有救了!”跪地上香磕头的情景。现在秦三爷要知道番薯这产量又是得怎么激动哪,自己心里顿时涌现出自豪感,我种出了番薯,对大明朝的百姓也有交代了,柳心也不禁喜极而泣。

    张云白和秦槐手里拿着番薯反复摩挲着,心里激动得说不出话,地头的人群也都围在这堆番薯前,久久不愿离去。有小孩子已经回去给家里传信了,柳心想到的秦三爷此时更是激动地手舞足蹈,可惜说话不利索了,比比划划,半天家里人才弄明白他想看看番薯是什么样,秦坤元只得拿几个番薯回去,秦三爷手哆嗦地一手拿起一个,呜呜地哭起来。

    算算时间,今年还能种一茬秋薯,柳心在地头就把事儿给落实了。让张云白拿走二百斤在县衙种,然后推广出去。给府城王天书、戚家军和秦刚各送去二百斤试种推广,剩下的秋天都种在秦家岗,把秦成打发出去,去几处指导育苗种植。

    忙完了这些,柳心给徐光启的书信也上路了。

    京城的徐家,徐光启的几个孙子也在收获这一季的番薯,徐光启从春天气病了一场,虽然慢慢地好了,但总是没多少力气,这农活干不动了,想想自己已经七十岁了,日子不多了,看着这几个孙子不禁陷入沉思

    儿子有个秀才身份,但无心仕途,几个孙子小的还看不出来,大的几个都对科举不感兴趣,只是干点农活还行,也许以后在农学上能有些造诣,现在只有外甥陈于阶,虽然未曾获得科举上的功名,但因自幼跟随自己学习西学,在天文和军事上颇有建树,于崇祯二年进入历局参与历法编修,可自己那些著术,数学的、科技的、包括科举的种种心得恐怕要后继无人了。只有个最好的人选,那就是柳心,可她一个寡妇,一大家子怎么走得开,只能指望明远那小家伙了,他虽然年龄小,可和他母亲耳濡目染,见识不俗,又很用功,培养起来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