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投奔项梁 革命需要找组织(2/3)
陈婴母亲所说的话,跟前面沛县起兵时萧何曹参的立场有几分相似,那个年代,还没有造反成功的先例,所以,一般人对于挑头起事造反还是持保留态度的。
陈婴是个大孝子,听从母亲的话,坚决反对称王。
由于陈婴势大,项梁叔侄渡江后主动联络陈婴,提议两军联合抗秦。陈婴被推做首领后,一直在心里想辞掉这个职位,如今一得项梁邀请,他马上召集各位将领,说:“项家是楚国世代的将军,项梁是将门之后,侄子项羽有千夫之勇,不如我们跟着项将军干,依附名门大族,一定能灭秦而取得功名。”手下将领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两万多人马就这样归附了项梁集团,陈婴也卸掉了众人要他称王的思想包袱。
陈婴后来成为了楚国的上柱国,项羽败亡后,他又归顺了刘邦,最后汉朝开国时还受封堂邑侯,并善终。
在得到陈婴兵马后,项梁又继续北上渡过淮河,在东海郡得到了渡江后的第二支兵马,“黔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前面讲过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英布放弃了江洋大盗的职业,联合番阳县令吴芮起兵联合抗秦。
英布反秦的第一场大战就是联合陈胜部将吕臣夺回张楚国都陈县。
陈县在陈胜死后展开了多次反复拉锯作战,先是陈胜部将吕臣,在新阳(今安徽界首北)集结一支苍头军(头包青色头巾的军队,便于分清敌我,就跟后来的赤眉军、红巾军一样),从秦军手中夺回陈县,并将杀害陈胜投降秦军的庄贾处死。
随后秦军反扑,吕臣军败,陈县再次陷落。吕臣军退出陈县后,与从番阳方向过来的英布军队联合,在青波(今河南新蔡西南)打破秦军左右校,再次收复陈县。后来在章邯大军的攻击下,被迫再次放弃陈县,向东撤退至泗水郡方向,最终投靠了根正苗红的项梁集团。
而蒲将军则是秦楚之际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蒲将军在这里出场,到后面与英布一同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后便人间蒸发了(相信他不会这么粗心把自己也给埋了)。
史书关于他的记载非常少,史学家推测其是后来归顺汉王刘邦的棘蒲侯柴武,因为他的封地“蒲”字,也有人推测是番君吴芮的将领梅鋗,因为蒲将军的“蒲”与番(鄱)君的“番”是同声假借字,番、蒲通用,而且蒲将军功劳与英布相仿,最终项羽分封时为十万户候!但是,对照史记年表来看,这两种推测在时间和空间的逻辑上都有硬伤。
在投靠项梁集团时,英布、蒲将军、吕臣的部队各一万人左右,英布和蒲将军的队伍主要由百越人构成,作风彪悍野蛮,后来在楚军中基本都是当做先锋部队在用。在收编这些人的队伍之后,项梁集团总兵力已经达到六七万人,驻军下邳(今江苏邳县南)。
在项梁渡过淮河时,还有一个当时默默无闻的人前来投奔,那就是韩信。一无背景,二无人马,韩信一出场只是个路人甲一样的小兵,谁能想到后来竟独降六国,威震华夏,流芳百世。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此时,在距离下邳不远处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是另外一个秦嘉所立楚王景驹的地盘。在根正苗红的楚国贵族项梁看来,来路不明的景驹也敢妄称楚王。当初陈胜就是打着我爹的旗号反起来的,论楚国的话语权,我才是正根!
于是项梁借口“陈王战败后死活不知,这时秦嘉立景驹为王,是背叛陈王,大逆不道”,给秦嘉、景驹扣上了一顶背叛陈王的大帽子,然后发兵攻击彭城,秦嘉军不敌项梁军,结果是秦嘉死,新楚王景驹亦死,而其残部则归降项梁。
项梁此时在正统的问题上取得了胜利,成为了楚国反秦势力中胳膊最粗的一个,有“兵十馀万众。”这时正好是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四月,距离江东起兵不过七个月,距离渡江西进不过两个月。
和刘邦一样,项梁叔侄的起兵时间也是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所不同的是,此时的项梁叔侄已经拥兵十余万众,据有会稽郡、九江郡、东海郡和薛郡四郡之地,楚地所有反秦势力都聚集在项梁集团名下。
而此时刘邦尚且兵不过万,甚至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差距就是这么大。当然,这也怨不得刘邦,他已经尽力了,只能说是起点不同决定了现在的差距。
世间万物总是阴差阳错,此时的刘邦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双脚踏入了项梁叔侄的大营,两位素未谋面的决赛圈冠军赛选手,就这样蹲到了一个战壕里,而历史的焦点也将慢慢转移到这两个人的身上。
陈婴是个大孝子,听从母亲的话,坚决反对称王。
由于陈婴势大,项梁叔侄渡江后主动联络陈婴,提议两军联合抗秦。陈婴被推做首领后,一直在心里想辞掉这个职位,如今一得项梁邀请,他马上召集各位将领,说:“项家是楚国世代的将军,项梁是将门之后,侄子项羽有千夫之勇,不如我们跟着项将军干,依附名门大族,一定能灭秦而取得功名。”手下将领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两万多人马就这样归附了项梁集团,陈婴也卸掉了众人要他称王的思想包袱。
陈婴后来成为了楚国的上柱国,项羽败亡后,他又归顺了刘邦,最后汉朝开国时还受封堂邑侯,并善终。
在得到陈婴兵马后,项梁又继续北上渡过淮河,在东海郡得到了渡江后的第二支兵马,“黔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前面讲过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英布放弃了江洋大盗的职业,联合番阳县令吴芮起兵联合抗秦。
英布反秦的第一场大战就是联合陈胜部将吕臣夺回张楚国都陈县。
陈县在陈胜死后展开了多次反复拉锯作战,先是陈胜部将吕臣,在新阳(今安徽界首北)集结一支苍头军(头包青色头巾的军队,便于分清敌我,就跟后来的赤眉军、红巾军一样),从秦军手中夺回陈县,并将杀害陈胜投降秦军的庄贾处死。
随后秦军反扑,吕臣军败,陈县再次陷落。吕臣军退出陈县后,与从番阳方向过来的英布军队联合,在青波(今河南新蔡西南)打破秦军左右校,再次收复陈县。后来在章邯大军的攻击下,被迫再次放弃陈县,向东撤退至泗水郡方向,最终投靠了根正苗红的项梁集团。
而蒲将军则是秦楚之际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蒲将军在这里出场,到后面与英布一同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后便人间蒸发了(相信他不会这么粗心把自己也给埋了)。
史书关于他的记载非常少,史学家推测其是后来归顺汉王刘邦的棘蒲侯柴武,因为他的封地“蒲”字,也有人推测是番君吴芮的将领梅鋗,因为蒲将军的“蒲”与番(鄱)君的“番”是同声假借字,番、蒲通用,而且蒲将军功劳与英布相仿,最终项羽分封时为十万户候!但是,对照史记年表来看,这两种推测在时间和空间的逻辑上都有硬伤。
在投靠项梁集团时,英布、蒲将军、吕臣的部队各一万人左右,英布和蒲将军的队伍主要由百越人构成,作风彪悍野蛮,后来在楚军中基本都是当做先锋部队在用。在收编这些人的队伍之后,项梁集团总兵力已经达到六七万人,驻军下邳(今江苏邳县南)。
在项梁渡过淮河时,还有一个当时默默无闻的人前来投奔,那就是韩信。一无背景,二无人马,韩信一出场只是个路人甲一样的小兵,谁能想到后来竟独降六国,威震华夏,流芳百世。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此时,在距离下邳不远处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是另外一个秦嘉所立楚王景驹的地盘。在根正苗红的楚国贵族项梁看来,来路不明的景驹也敢妄称楚王。当初陈胜就是打着我爹的旗号反起来的,论楚国的话语权,我才是正根!
于是项梁借口“陈王战败后死活不知,这时秦嘉立景驹为王,是背叛陈王,大逆不道”,给秦嘉、景驹扣上了一顶背叛陈王的大帽子,然后发兵攻击彭城,秦嘉军不敌项梁军,结果是秦嘉死,新楚王景驹亦死,而其残部则归降项梁。
项梁此时在正统的问题上取得了胜利,成为了楚国反秦势力中胳膊最粗的一个,有“兵十馀万众。”这时正好是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四月,距离江东起兵不过七个月,距离渡江西进不过两个月。
和刘邦一样,项梁叔侄的起兵时间也是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所不同的是,此时的项梁叔侄已经拥兵十余万众,据有会稽郡、九江郡、东海郡和薛郡四郡之地,楚地所有反秦势力都聚集在项梁集团名下。
而此时刘邦尚且兵不过万,甚至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差距就是这么大。当然,这也怨不得刘邦,他已经尽力了,只能说是起点不同决定了现在的差距。
世间万物总是阴差阳错,此时的刘邦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双脚踏入了项梁叔侄的大营,两位素未谋面的决赛圈冠军赛选手,就这样蹲到了一个战壕里,而历史的焦点也将慢慢转移到这两个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