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一开始搞个学院,你肯定不能这么玩——民办学院也是要接受管控的,有一套基本制度的。

    所以我先内部管控好,形成企业内部培训机制,内部稳定后再想办法换个名头,目的也不过是为了搞奖项,这时候这个地方内部运作机制已经名声在外,大家知道怎么回事,挂个羊头卖狗肉,操作起来就方便了。

    有必要的话可以连学院资质都不需要,到时候就是挂着内部培训基地的名头,对外自称学院就可以了。

    这就好比吴果不叫吴果,而叫吴签,喊的人多了,就人人都知道他是个签。

    内部培训基地也一样,喊学院的人多了,大家自然就当它是学院。

    形成名与实不符的特异存在。

    合理合法,更不容易被外界影响——教育局想查都没辙,我不是学院,我就是个内部培训基地,影视学院那是叫着玩的。吹牛逼它不犯法吧?

    唯一的问题就是操作难度高,需要有足够的名气来打响!

    毕竟一个培训基地的内部颁奖要涉及到全国层面——这比赚一个亿的小目标要难得多。

    影视学院的事,暂时就这么定下了。

    至于投资歌舞团的事,则还需要好好找目标。

    李闲云想要的是那种名气不大,实力有的,舞者颜值身材资质都够的那类歌舞团。

    但你一天到晚想着捡便宜,哪有这么多便宜可以让你捡?

    所以李闲云也只好换个思路——要不我们从人入手得了。

    不买歌舞团,直接挖人!

    这个思路就简单多了。

    李城给了他一个提议:要不就从专业的音乐舞蹈学院下手?

    都是年轻人,自由人,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