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随着大明崛起,周边各国都跟着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化学反应。琉球依托明朝统一三国,采取重商主义而繁荣,朝鲜李氏取高丽而代之,灭佛崇儒等等模仿明朝的国策也走向了繁荣。
安南胡氏也是如此。胡季犛和后世越南一样很善于学习中原王朝,强制发行纸币,铜币同来购买明朝商品。
统一了度量衡,在全国各市场设立市监,统一规定外国商船的商业税。学习明朝开辟运河修建官道,在沿途设置驿站。
收土地为国有,立法限制土地兼并;限制贵族豢养家奴农奴,改革税收制度;在科举考试中增加了算术考试,废除大量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用讨论政治的策文代替。
胡季犛对儒学的看法,让徐灏非常非常的感兴趣,他手里有一本胡季犛编写的“明道书”,该书共十四篇,将周公称为先圣,孔子称为先师,对论语中的四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称韩愈为盗儒,对程朱理学进行抨击,认为他们迂腐,一味抄袭剽窃古人的东西。
徐灏叹了口气,胡季犛对儒家的看法和他可谓是不谋而合,主体民族的渐渐成形,就和朝鲜一样,都开始致力于本国文字的创造和推广。
这一点胡季犛明显心急了,朝鲜是在全面尊崇明朝儒家的氛围下,创造出了朝鲜文字,没有引起大明士林的敌视。而胡季犛对于程朱理学的反感,土地政策和家奴政策以及科举的改变,不但触犯了大多数贵族的利益,也触犯了众多读书人的利益,使得改革遭到陈朝遗老以及儒者的一起抵制。
现在安南很多人一直试图推翻胡季犛父子的统治,逼迫胡季犛不得不采取高压政策全国范围内搜捕反对者,弄得国内人心惶惶,如此一来改革陷入了停顿,普通百姓享受不到改革的成果,加上贵族地主的不断挑唆,最近又大规模的征兵,加重赋税建造军事设施,无疑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导致全国上下都对胡氏不满。
最要命也最致命的是得罪了明朝文臣们,倒霉的赶上了国力蒸蒸日上的大明,不然假以时日,安南的改革成果将不亚于朝鲜。
朝中一些大臣们认为胡季犛冒犯了先贤,妄改科举属于大逆不道,一扫去年反对用兵的态度,改为积极建言出兵。
徐灏有些失望也很是庆幸,他之所以一直不敢碰触科举这一块,就是怕遭到强烈反弹。一旦成了众矢之的,以他的身份权势太容易被有心人诋毁了,权臣的下场要么挟持皇帝要么被满门诛杀。
不过此次朝中民心可用,朱高炽确实想通过一次对外获得大胜,既彰显上国权威替天行道,也提升他的个人威望,并且顺便镇服南洋诸小国。
因此沐晟的上书不出意外的被驳回。最有可能出任元帅的徐灏也得退避三舍。
出师得有名,这方面朝中大臣几乎没几个是好东西,把看不顺眼的太监推了出来,点了云南刚刚臣服的土司带着三千苗兵,护送陈添平返回安南送死。
这半年来朝廷上下齐心,秣兵厉马。徐灏也按照当年自己制定的前后夹击之策,命沐皙操练水师调集战船,一等帝王下旨宣布开战,马上万船齐发开赴占城。
一晃在杭州过了个年,年前沐凝雪思念儿子回到京城。到了二月份时,隔壁夏夫人日日指望春喜分娩,请来产婆日夜在家守着。不放人回家,恐怕一时间寻她不着。
沐夫人闲来无事就去夏家坐坐,两位夫人商量了下,结合凝雪当时的生产经验,要来了徐家的接生团队,话说如今香玉在京城名气极大,被誉为妇产科方面的名医,有的是人家排队预约。女医堂为此专门成立了若干接生小队。
安南胡氏也是如此。胡季犛和后世越南一样很善于学习中原王朝,强制发行纸币,铜币同来购买明朝商品。
统一了度量衡,在全国各市场设立市监,统一规定外国商船的商业税。学习明朝开辟运河修建官道,在沿途设置驿站。
收土地为国有,立法限制土地兼并;限制贵族豢养家奴农奴,改革税收制度;在科举考试中增加了算术考试,废除大量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用讨论政治的策文代替。
胡季犛对儒学的看法,让徐灏非常非常的感兴趣,他手里有一本胡季犛编写的“明道书”,该书共十四篇,将周公称为先圣,孔子称为先师,对论语中的四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称韩愈为盗儒,对程朱理学进行抨击,认为他们迂腐,一味抄袭剽窃古人的东西。
徐灏叹了口气,胡季犛对儒家的看法和他可谓是不谋而合,主体民族的渐渐成形,就和朝鲜一样,都开始致力于本国文字的创造和推广。
这一点胡季犛明显心急了,朝鲜是在全面尊崇明朝儒家的氛围下,创造出了朝鲜文字,没有引起大明士林的敌视。而胡季犛对于程朱理学的反感,土地政策和家奴政策以及科举的改变,不但触犯了大多数贵族的利益,也触犯了众多读书人的利益,使得改革遭到陈朝遗老以及儒者的一起抵制。
现在安南很多人一直试图推翻胡季犛父子的统治,逼迫胡季犛不得不采取高压政策全国范围内搜捕反对者,弄得国内人心惶惶,如此一来改革陷入了停顿,普通百姓享受不到改革的成果,加上贵族地主的不断挑唆,最近又大规模的征兵,加重赋税建造军事设施,无疑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导致全国上下都对胡氏不满。
最要命也最致命的是得罪了明朝文臣们,倒霉的赶上了国力蒸蒸日上的大明,不然假以时日,安南的改革成果将不亚于朝鲜。
朝中一些大臣们认为胡季犛冒犯了先贤,妄改科举属于大逆不道,一扫去年反对用兵的态度,改为积极建言出兵。
徐灏有些失望也很是庆幸,他之所以一直不敢碰触科举这一块,就是怕遭到强烈反弹。一旦成了众矢之的,以他的身份权势太容易被有心人诋毁了,权臣的下场要么挟持皇帝要么被满门诛杀。
不过此次朝中民心可用,朱高炽确实想通过一次对外获得大胜,既彰显上国权威替天行道,也提升他的个人威望,并且顺便镇服南洋诸小国。
因此沐晟的上书不出意外的被驳回。最有可能出任元帅的徐灏也得退避三舍。
出师得有名,这方面朝中大臣几乎没几个是好东西,把看不顺眼的太监推了出来,点了云南刚刚臣服的土司带着三千苗兵,护送陈添平返回安南送死。
这半年来朝廷上下齐心,秣兵厉马。徐灏也按照当年自己制定的前后夹击之策,命沐皙操练水师调集战船,一等帝王下旨宣布开战,马上万船齐发开赴占城。
一晃在杭州过了个年,年前沐凝雪思念儿子回到京城。到了二月份时,隔壁夏夫人日日指望春喜分娩,请来产婆日夜在家守着。不放人回家,恐怕一时间寻她不着。
沐夫人闲来无事就去夏家坐坐,两位夫人商量了下,结合凝雪当时的生产经验,要来了徐家的接生团队,话说如今香玉在京城名气极大,被誉为妇产科方面的名医,有的是人家排队预约。女医堂为此专门成立了若干接生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