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位简进士,家境贫寒,其貌不扬,脾气古怪,因说话不慎得罪了京中某位官员,据传那人使了门路,要想办法把简进士给发配到忻城去。
简进士表面不在乎,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去哪里都一样是为国效力,然而内心慌得很。
但结果出来,反而去忻城的人是当今的红人钟恒,不由得大大松了口气。
其实钟恒就算想去上辈子做过刀笔吏的忻城,完全可以过上几年,在京城有积累了再去。
但他一听说这回很有可能去的是简进士,他要去忻城的想法就越发的坚定了。
这位简进士吧,说实话,人是个好人。
上辈子简进士是全朝闻名的大清官。
他清到什么程度呢,他妻子儿女内里都穿着打补丁的衣裳,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吃顿肉。一个女儿因为四五岁时没钱治病落下了满脸麻坑,后来因为貌有缺陷而且没嫁妆嫁不出去,简进士妻子每天夜里纺线织布攒嫁妆,最后总算把女儿嫁给个大十岁而且还是二婚带孩子的鳏夫……种种一言难尽,而且简家一家人的寿命都不长。
简进士是四十岁进京述职时病死在驿馆的。
临终时身上连五两银子都凑不齐,还是他儿子要卖身为仆,这才凑够了下葬的银两。
当然,就因为这件事实在太耸人听闻,还是有同年慷慨解囊,资助了简家的遗孀孤子,简家人这才得以安葬简进士之后还有银子回乡,后头也没听说过简进士的儿孙再有什么出息。
简进士担任过县令的两处治地,也的确流传着简县令的廉洁传说,但那两处治地,从前什么样,之后还是什么样,毫无任何的变化。
钟恒就觉得,这样的人吧,他连自己家都过不好,指望他把一方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繁华昌盛,那是不可能的。
就好像一个俭朴到极点的人,他月银一两,一味地在自己的花用上头省,可省到极处,也无非一年能攒十二两罢了。
可换成愿意动脑子动手的,月银一两的同时,也努力开拓财路……花用上头虽不节省,但总有致富发财的机缘。
而钟恒知道的忻城,本身就够贫寒的了,再配上个一味苦熬清贫的主官……碰上数年后有可能的蛮族南下,那简直不敢想像。
所以钟恒就走了简进士的路,让简进士换条路走。
还真别说,正巧御史台两位老臣因病辞官,一层一层的顶上空缺,就有个七品芝麻小官的位置空了出来,简进士就被选中了。
简进士表面不在乎,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去哪里都一样是为国效力,然而内心慌得很。
但结果出来,反而去忻城的人是当今的红人钟恒,不由得大大松了口气。
其实钟恒就算想去上辈子做过刀笔吏的忻城,完全可以过上几年,在京城有积累了再去。
但他一听说这回很有可能去的是简进士,他要去忻城的想法就越发的坚定了。
这位简进士吧,说实话,人是个好人。
上辈子简进士是全朝闻名的大清官。
他清到什么程度呢,他妻子儿女内里都穿着打补丁的衣裳,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吃顿肉。一个女儿因为四五岁时没钱治病落下了满脸麻坑,后来因为貌有缺陷而且没嫁妆嫁不出去,简进士妻子每天夜里纺线织布攒嫁妆,最后总算把女儿嫁给个大十岁而且还是二婚带孩子的鳏夫……种种一言难尽,而且简家一家人的寿命都不长。
简进士是四十岁进京述职时病死在驿馆的。
临终时身上连五两银子都凑不齐,还是他儿子要卖身为仆,这才凑够了下葬的银两。
当然,就因为这件事实在太耸人听闻,还是有同年慷慨解囊,资助了简家的遗孀孤子,简家人这才得以安葬简进士之后还有银子回乡,后头也没听说过简进士的儿孙再有什么出息。
简进士担任过县令的两处治地,也的确流传着简县令的廉洁传说,但那两处治地,从前什么样,之后还是什么样,毫无任何的变化。
钟恒就觉得,这样的人吧,他连自己家都过不好,指望他把一方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繁华昌盛,那是不可能的。
就好像一个俭朴到极点的人,他月银一两,一味地在自己的花用上头省,可省到极处,也无非一年能攒十二两罢了。
可换成愿意动脑子动手的,月银一两的同时,也努力开拓财路……花用上头虽不节省,但总有致富发财的机缘。
而钟恒知道的忻城,本身就够贫寒的了,再配上个一味苦熬清贫的主官……碰上数年后有可能的蛮族南下,那简直不敢想像。
所以钟恒就走了简进士的路,让简进士换条路走。
还真别说,正巧御史台两位老臣因病辞官,一层一层的顶上空缺,就有个七品芝麻小官的位置空了出来,简进士就被选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