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时的人数,乃至部落数量已不可统计,成功抵达者三十万。

    这是高丽方面转来的情报。

    亦有少数渤海遗民通过各种途径逃进中原,主要在北周。

    只能说人数不算少,但是绝对称不上多。

    与此同时,宫青秀的高丽之行大获成功,连续三场演舞,轰动并致风靡。

    隐谷趁机配合高丽王效彷中原施行科举。

    以帛换铜这个将会抽干高丽元气的政策在宫青秀掀起的风潮掩护下暗度陈仓。

    上至高丽的王室公卿,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羡慕乃至向往演舞时所展现的堂皇歌舞、所着服饰的绚丽缤纷,无不以拥有精致华美的中原绢帛为傲。

    短时间内,运往高丽的绢帛到了有市无价的程度,超出以往市价十几倍之多。

    自然需要用大量的铜来购换,居然没有引起任何反对的声音。

    或许有智者发现不妥,然而反对淹没在对中原文化的崇拜、对宫青秀的仰慕中。

    北周各方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可以一直赚下去,只要这股风潮延续不减。

    这不光是赚钱的问题,高丽盛产铜,以帛换来的铜足以大大缓解北周的铜荒。

    据汴州传来的密信,得到奏报的柴兴兴奋的手舞足蹈,非要册封宫青秀不可。

    要不是王卜及时拦住,说宫青秀还要去契丹演舞,现在册封会只会起反效果,柴兴差点明发圣旨。

    离开高丽前往契丹的途中,宫青秀特意慰问了逃至高丽的渤海遗民。

    演舞并募捐。

    不仅表达了中原对渤海遗民的支持,更影响了高丽对这些亡国遗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