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被揍了一顿,心中自然不服气,要找回场子,可他也能够感觉到,自己真的是打不过对方。这国术高手的搏击技巧,跟拳击完全不是一个套路的,又是挥肘子,又是踢腿,亚当斯这个练拳击的那里见过这种架势!

    为了对付国术高手,亚当斯找了几个熟悉国术的人,进行了一番讨教,希望能够找到国术的缺点。可越是讨教,越发觉得国术竟然如此的复杂,亚当斯了解到,原来中国的国术有那么多的门派,每一种门派的技巧还都不一样,甚至有一些门派都会再分成好几个小的流派,每个小流派的技巧也不一样。

    熟悉国术的人随随便便就给亚当斯数出了几十种的拳法,亚当斯直接就懵了!

    这么多种的拳法和腿法,一个个的去找缺点,去研究应对的方法,这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事情。

    思考了良久,亚当斯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亚当斯知道国术当中有一种叫“轻功”的门类,他稍微了解了轻功的特点,于是乎便声称自己要用“西洋轻功”挑战“东方轻功”,而比试的项目正是110米栏!

    亚当斯年轻的时候毕竟是田径健将,而110米栏正是他最擅长的一个田径项目,所以亚当斯对于自己的110米栏水平很自信。

    亚当斯也分析了轻功的特点,认为轻功的技巧对于跑110米栏的帮助并不大,如果中国的轻功高手,没有接受过专门的110米栏训练,肯定不是自己的对手。

    就算是中国的轻功高手接受过110米栏的训练,亚当斯也不怂。这个时代中国的110米栏水平太弱了,远低于世界水平,中国运动员能够跑进18秒以内,就算是快的,参加全国运动会绰绰有余。想想未来刘翔跑的12秒88,就知道当时中国运动员跑18秒有多慢了。

    ……

    亚当斯和古天志两人站在起跑线前。

    “两位,准备了!”负责发令的人一声令下,两人都做好了准备。

    古天志不懂得起跑技术,自然只能两腿一前一后的叉开,站在原地。而亚当斯也没有使用蹲踞式起跑的姿势,他同样是双腿一前一后,只不过身体微微前压,将重心前倾。

    蹲踞式起跑是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才完全普及的,在柏林奥运会之前,很多110米栏的运动员,根本不使用蹲踞式起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110米栏的技术还比较落后,运动员觉得,一个蹲踞式起跑带来不了太大的成绩提升,还不如把精力花在练习跨栏动作上。

    只见发令员高喊一声开始,亚当斯和古天志同时冲了出去。

    未来的110米栏运动员,普遍会使用八步上栏的方法,也就是在跨第一个栏前,会迈出八步,这是110米栏一种专有的技术,无论是多一步还是少一步,都会影响到跨栏的节奏和自身的加速。

    然而三十年代的运动员可没有这么细致,上第一个栏前迈出几步,全凭自己的心意,当时最普遍的情况是,上第一个栏前会稍微停顿一下,做一个步伐的调整。

    亚当斯也是这样,他整整迈出了九步,或许由于上第一个栏的节奏感并不好,所以他在第一个栏前又调整了一小步,这等于是十步上栏。

    亚当斯好歹还是正儿八经的完成了跨栏的动作,那古天志的表现,则要夸张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