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小郎们把招生简章的大致内容告知看热闹的人,又有人提出了不少问题。

    “为何要收外族人入学,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皇帝是怎么想的?”

    “收女娃入学,真是奇观,哪有女娃读书的道理?小郎君,你没说错吧?”

    “免食宿是好事啊,皇帝收束脩吗?”

    “教授技艺还要办学,真乃是奇闻,怪哉,怪哉......”

    “皇帝是不是钱多的没地方花了,办学,听说皇帝就是个不学无术的,能教人什么?”

    “兄台慎言......”

    七嘴八舌的询问让场面很是喧嚣,很快引来了坊里的武侯和不良人,小郎见状赶紧挤出人群跑到他们面前:“诸位将官,还请帮忙维持一下秩序,陛下可是很看重学院之事,耽误了大事小子与各位可担待不起。”

    李元喆早料到可能会出现什么混乱,提前和负责长安治安的京兆府打过了招呼,让巡街武侯在必要的时候出面帮助维持秩序。

    果然,武侯们一出现,汹涌的人群就安静了下来,有意让孩子入技校学习的人取来身份文牒,排队领取印有招生简章的旬报特刊。

    特刊上可不止有大唐第一技术学院的招生简章,还有李元喆写的一边题为“论四民对大唐的作用”的文章。

    李元喆在文章中用严厉的口吻批评了当下某些人歪曲贤哲言论,将天下黎民分为三六九等的谎缪做法,提出凡是拥有大唐正式户籍的黎民百姓应不分贵贱,平等享有大唐律法赋予所有人的基本权益,包括生命安全、人身自由、经营自由、教育、保护私有财产、共享公共资产、基础设施、公共医疗及养老资源等在内的六项基本权利,又明确提出了百姓在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需要承担的义务,包括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安全、依法纳税、保护国家资源与文化等四项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文章在明确权利与义务之外着重强调了“大唐百姓”的概念。

    李元喆提出“大唐百姓”是指具有某大唐正式户籍,并根据大唐律法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其中包括所有拥有法定唐人身份的男女老幼,包括在大唐居住超过两代或三十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大唐百姓都应该享受到律法赋予的权利,承当律法规定的义务。

    这篇文章一出,立刻在朝堂和民间掀起了巨大的争论,连李渊都没能忍住,亲自跑到东宫把李元喆给臭骂了一顿。

    “三胡,你脑子是不是有问题?”

    李渊一见到李元喆便劈头盖脸道:“自古富贵贫贱就存在,王者贵族主宰黎民百姓乃是千古的定数,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无不是如此,你的文章是在挑战延续了几千年的大秩序,马上收回那些文章,为父可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

    “你想做明君本没有错,为父知道你有大志向,可现在还不是时候,即便你是天帝弟子又如何,你能撬得动士族,御得了外敌,富得了民生,可以把大唐变成这世上最富强的存在,可你......能改的了人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