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虽没有瞒着自己搞军事改革,但是应节严没有想到其会搞这么大的阵仗,可以说颠覆了大宋沿袭三百年的传统,并冒着得罪整个士林的风险提高武人的地位。而他也知道小皇帝做事一向谨慎,此次甘冒这么大的风险肯定是有其理由,因而想一探根源。
赵昺也不傻,当然明白老头儿的画外音,他知道自己要想搞军改必须得到了几位先生的支持,说服朝中的臣僚。更清楚他们当上自己师傅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和他结成了共同体,可以所是自己最能信任和依仗的人,所以也没打算瞒他们,进而说出自己的想法。
自行朝建立便处于四处漂泊的状态,根本就没有长远的规划。而赵昺同样如此,也是见招拆招,一切所为都是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儿。当下接连击败了元军几次进攻,平定了俚乱,可以说已经在琼州站稳了脚跟,那么就不能东一锤子,西一棒槌的行事,而是要有一个长远规划。
‘复国’不用问是行朝的最高目标,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此来做。可不光是赵昺,只怕所有人的都清楚若想复国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很可能需要十年、八年,甚至更长,也许许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重回汴梁。所以既然不能一口吃个胖子,那么就要有个规划,一步步的向目标挺进。
而复国的基础一个是经济基础,强大的经济能力是一切国家得以立足的根本,才能为强大的军力提供保证;另一个当然就是军队,这是实现计划的根本力量,当前只有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才能保住根据地,维护经济的发展,待积蓄足够的力量后才能打出去。
赵昺当然也不想如此,若说反攻他明天就想打下大都,干掉忽必烈,因为他承载的压力太大了,不仅是因为自己只是赵氏子孙,他还是万民之主。但是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主观的愿望而被打破,他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汉民族最强大的敌人,要想战败他们绝非易事,否则抗日战争也不会打了十多年,反观那时的形势都要比自己好百倍。倒是和湾湾差不多,但他们喊了几十年,结果到现在还是在喊而已。
当前行朝与蒙元相比,人口、地域、经济这些方面不提,即便是军队自己也是难望其项背的,这几仗自己能胜利,却不能代表以后仍然能胜。因为他的军队还存在着许多致命的缺点,若是不加改变,别说战胜蒙元,不被人家吞并就不错了。
首先当前的宋军除战斗力不如元军外,在装备上除了占据部分优势外,在常规兵器上还是处于落后状态。现在除了箭矢这些消耗品外,盔甲器仗,甚至战船大部分都是靠缴获来维持,都作院更多的事情是修修补补,而不是制造。而火枪、火炮这些武器的产量还很低,且形成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宋军官兵的素质也很成问题,当然赵昺不敢奢望他们有知识、有觉悟,而是士兵的身体素质和训练都难以达到合格的标准。在帅府军初建的时候,他就发现分拨给自己的义勇和官军行军无力,而主要原因是他们处于半饥饿的状态,这除了行朝一直处于颠沛的状态外,还由于后勤、补给工作不良,难以筹措到足够的军粮,导致常常断粮。
在面临断粮之虞的时候,赵昺也发现其中半数以上的士兵体格羸弱,而且状似白痴、不堪教练。而赵孟锦和刘洙曾不止一次向自己提出,抽调可堪训练的士兵另组成军,保证饮食集中训练,其他的则归各队看管,当然也就谈不上训练,只承担军中杂役,在打仗的时候充当啦啦队以壮声势。
在崖山时,赵昺发现当初赵孟锦等人所提出的建议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便是作为主力的淮军同样如此,而选出来所为强兵也只能勉强吃饱的状态,其他官兵只是饿不死而已。这也就是当他猎取鲸鱼后,并将肉分给各军后,立刻自己的处境便有所改观的原因。
而当行朝迁琼后,赵昺一直让殿前禁军进行整训,其实是在养兵,每日好吃好喝的补充营养、恢复体力,训练倒是处于次要地位。导致在前时的保卫战之时,他也是不敢将他们放在一线,而是作为预备队使用,防止他们被一击即溃,误了大事。
再有大家都知道近现代军队的标准一般是指具有以热兵器装备的部队、严格的军纪和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而当下赵昺虽然努力保证官兵吃好、喝好,并制定了伙食标准和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但是仍然由于后勤、补给工作的不良,遂增加了士兵不少杂务,侵占了训练的时间。
据赵昺观察和从统计报告中获知,一般部队因领取粮草、搬运、采樵和加工原粮等,每个月要占用十天左右的时间,一个指挥的兵丁往往会拨出三分之一的人力经常性的在从事杂役工作。这导致许多入营的新兵难以得到充分的训练,甚至连号令都分不清楚,这还只是在平日没有战事的情况下。
战时虽有组织起的民夫协助输送粮草,搬运军资,不过这是在本土作战的运输距离短,又有地方政府协助的情况下,勉强能保证供应。而一旦出岛作战便困难重重,此次征北军就遇到了,文天祥多次在奏报中称后勤不能适应军事要求,一般百姓多会远避。而旧政权已经溃散,新政权又难以建立,无法有效征调民夫随军行动,导致军队运输粮秣、物资等方面发生诸多困难。使得缴获的物资只能就地销毁,或是任由百姓搬走,难以转运回琼。
所以赵昺在此次军改中专门成立主管后勤的辎重军司,以其建立起平时和战事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使军队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获得基本的生活、训练和作战物资的补给。他甚至想着采用商业化运作,将一些工作转包给一些有实力和能力的商家。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不能忽视,也无法忽视的问题。宋军的一般士兵多为农家子弟,他们温顺、有纪律、能吃苦耐劳、服从指挥,可塑性很强,只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适当的激励机制很快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问题最大的反倒是军官。
宋军的从前的军官补充和选拔系统业已随着败亡而消失殆尽,就拿自己一手组建的帅府军来说,基层军官都是以信任为基础,而非才能予以任命的,他们很多人前几天还是拿着锄头种地的村民,或是乡绅、地主,可当他们拿起刀枪之后变成了领兵上阵的军将。
赵昺也不傻,当然明白老头儿的画外音,他知道自己要想搞军改必须得到了几位先生的支持,说服朝中的臣僚。更清楚他们当上自己师傅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和他结成了共同体,可以所是自己最能信任和依仗的人,所以也没打算瞒他们,进而说出自己的想法。
自行朝建立便处于四处漂泊的状态,根本就没有长远的规划。而赵昺同样如此,也是见招拆招,一切所为都是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儿。当下接连击败了元军几次进攻,平定了俚乱,可以说已经在琼州站稳了脚跟,那么就不能东一锤子,西一棒槌的行事,而是要有一个长远规划。
‘复国’不用问是行朝的最高目标,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此来做。可不光是赵昺,只怕所有人的都清楚若想复国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很可能需要十年、八年,甚至更长,也许许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重回汴梁。所以既然不能一口吃个胖子,那么就要有个规划,一步步的向目标挺进。
而复国的基础一个是经济基础,强大的经济能力是一切国家得以立足的根本,才能为强大的军力提供保证;另一个当然就是军队,这是实现计划的根本力量,当前只有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才能保住根据地,维护经济的发展,待积蓄足够的力量后才能打出去。
赵昺当然也不想如此,若说反攻他明天就想打下大都,干掉忽必烈,因为他承载的压力太大了,不仅是因为自己只是赵氏子孙,他还是万民之主。但是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主观的愿望而被打破,他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汉民族最强大的敌人,要想战败他们绝非易事,否则抗日战争也不会打了十多年,反观那时的形势都要比自己好百倍。倒是和湾湾差不多,但他们喊了几十年,结果到现在还是在喊而已。
当前行朝与蒙元相比,人口、地域、经济这些方面不提,即便是军队自己也是难望其项背的,这几仗自己能胜利,却不能代表以后仍然能胜。因为他的军队还存在着许多致命的缺点,若是不加改变,别说战胜蒙元,不被人家吞并就不错了。
首先当前的宋军除战斗力不如元军外,在装备上除了占据部分优势外,在常规兵器上还是处于落后状态。现在除了箭矢这些消耗品外,盔甲器仗,甚至战船大部分都是靠缴获来维持,都作院更多的事情是修修补补,而不是制造。而火枪、火炮这些武器的产量还很低,且形成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宋军官兵的素质也很成问题,当然赵昺不敢奢望他们有知识、有觉悟,而是士兵的身体素质和训练都难以达到合格的标准。在帅府军初建的时候,他就发现分拨给自己的义勇和官军行军无力,而主要原因是他们处于半饥饿的状态,这除了行朝一直处于颠沛的状态外,还由于后勤、补给工作不良,难以筹措到足够的军粮,导致常常断粮。
在面临断粮之虞的时候,赵昺也发现其中半数以上的士兵体格羸弱,而且状似白痴、不堪教练。而赵孟锦和刘洙曾不止一次向自己提出,抽调可堪训练的士兵另组成军,保证饮食集中训练,其他的则归各队看管,当然也就谈不上训练,只承担军中杂役,在打仗的时候充当啦啦队以壮声势。
在崖山时,赵昺发现当初赵孟锦等人所提出的建议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便是作为主力的淮军同样如此,而选出来所为强兵也只能勉强吃饱的状态,其他官兵只是饿不死而已。这也就是当他猎取鲸鱼后,并将肉分给各军后,立刻自己的处境便有所改观的原因。
而当行朝迁琼后,赵昺一直让殿前禁军进行整训,其实是在养兵,每日好吃好喝的补充营养、恢复体力,训练倒是处于次要地位。导致在前时的保卫战之时,他也是不敢将他们放在一线,而是作为预备队使用,防止他们被一击即溃,误了大事。
再有大家都知道近现代军队的标准一般是指具有以热兵器装备的部队、严格的军纪和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而当下赵昺虽然努力保证官兵吃好、喝好,并制定了伙食标准和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但是仍然由于后勤、补给工作的不良,遂增加了士兵不少杂务,侵占了训练的时间。
据赵昺观察和从统计报告中获知,一般部队因领取粮草、搬运、采樵和加工原粮等,每个月要占用十天左右的时间,一个指挥的兵丁往往会拨出三分之一的人力经常性的在从事杂役工作。这导致许多入营的新兵难以得到充分的训练,甚至连号令都分不清楚,这还只是在平日没有战事的情况下。
战时虽有组织起的民夫协助输送粮草,搬运军资,不过这是在本土作战的运输距离短,又有地方政府协助的情况下,勉强能保证供应。而一旦出岛作战便困难重重,此次征北军就遇到了,文天祥多次在奏报中称后勤不能适应军事要求,一般百姓多会远避。而旧政权已经溃散,新政权又难以建立,无法有效征调民夫随军行动,导致军队运输粮秣、物资等方面发生诸多困难。使得缴获的物资只能就地销毁,或是任由百姓搬走,难以转运回琼。
所以赵昺在此次军改中专门成立主管后勤的辎重军司,以其建立起平时和战事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使军队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获得基本的生活、训练和作战物资的补给。他甚至想着采用商业化运作,将一些工作转包给一些有实力和能力的商家。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不能忽视,也无法忽视的问题。宋军的一般士兵多为农家子弟,他们温顺、有纪律、能吃苦耐劳、服从指挥,可塑性很强,只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适当的激励机制很快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问题最大的反倒是军官。
宋军的从前的军官补充和选拔系统业已随着败亡而消失殆尽,就拿自己一手组建的帅府军来说,基层军官都是以信任为基础,而非才能予以任命的,他们很多人前几天还是拿着锄头种地的村民,或是乡绅、地主,可当他们拿起刀枪之后变成了领兵上阵的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