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两场南北会议分别召开,影响深远。
老首长在广州召开三南会议,会议中不断强调要做调查研究,做事情必须有真凭实据,用真实数据来说话,实事求是。期间,老首长印发了自己旧年一篇文章《关于调查工作》,强调要解决生产队和生产队自己的平均主义、生产队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平均主义,首先要做系统地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同时,要求各军政干部必须下到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了解各地实际情况。
中央下达的《六十条》正式传达到地方,里面规定允许社员在不影响集体生产的情况下,可以经营自留地、家庭副业和开垦少量荒地。
这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文岚外出溜达的时候,时不时听到人们以充满憧憬的语气谈论附近新出现的集市。
据说,附近镇上的买卖小鸡的人家生意变得非常红火。
家家户户,开始收拾房前屋后,打理起荒废已久的猪圈鸡窝。
后来,文岚才知道,原来省里那时便下来了一个工作组,与工人们同吃同住,甚至连开荒种地也挑着扁担背着锄头一同参加。
听大人们说起,文岚在滩涂上看见的,那些穿着一身便装参加劳动却时常与兵工厂的工人同进同出的斯文书生,原来就是省工作组的成员。
这次开荒工作声势浩大,单文岚看的劳动场面应该就不少于千人。事后才知道,原来这次垦荒工作依旧是钟厂长身先士卒,带头上山下水。促使厂里的干部纷纷带头挑重担干苦活,上下一心,最终使得围垦滩涂工作提前竣工。这让文岚不由对此时的干部心生好感,对身负重任的钟厂长更是刮目相看。
在新安住了几天后,李文岚便从旁人闲聊得知这兵工厂的建设历史。
这里本是一大片三不管地带,山多地少,民风彪悍,旧时被一群土匪占地为王。剿匪后,这一片零零散散居住着几个小村落,最多的一个村子也不过十来户人家。
考虑到这里的地理优势和充足的水源,加上在附近的乡间陆续找到大型铜矿和铁矿,于是经过再三考虑,这片荒坡野地便被规划成为新的大型兵工厂。
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兵工厂的第一批员工在钟厂长的带领下,依靠肩挑背抬,清理了了城郊的荒坡,平了若干个小水洼,推平两座小山,终于在新安市西南方向耸立了一座全新的兵工厂。
经过这几年的艰苦卓绝的建设工作,兵工厂范围扩大了许多,逐渐满足部分生产需要。所有的民生物质全靠新安市政府调配补给,虽然有不便,但经过磨合后渐入佳境。不料,生产尚未进入正轨,便进入荒年,所有物质变得十分紧张。迫于生计,宿舍区附近的闲置土地,早已被厂里的职工和家属开成了菜地。
解决工人与家属们的吃饭问题,成了当务之急。中央号召要“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于是,钟厂长与一众领导班子经过商议后,决定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一部分粮食问题。由钟厂长带头,各级领导做先锋,与附近的驻地部队一起,大规模开垦附近的滩涂荒地,让荒滩变良田,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59年冬天,众人利用冬闲的时间,辛苦开出了数十亩农地,种上了大片庄稼。虽不是熟地,更不是好地,但胜在面积够宽,倒也出产不少。尤其是靠南边一片低洼地带,积了多年的草木,泥土黄中带着黑,便尝试性开成了水稻田。稍远一点泥泞地里,也种上芋头、菱角、马蹄等物。更深一点的地方,干脆挖成鱼塘,放上鱼苗,养了莲子。
辛辛苦苦一年,年终一盘算才发现这开出来的地方虽小,每亩倒也能收获四五百斤稻谷。南方一年两熟的籼稻,粗生粗养的芋头、加上坡地上种的红薯,在这段艰难岁月里倒是养活了不少人口,减少了粮食系统的压力,也为厂里赢得不少嘉奖。
去年的成功,也让部队尝到了甜头,今年便继续与兵工厂联合,实施分段包干,扩大去年的战果。
老首长在广州召开三南会议,会议中不断强调要做调查研究,做事情必须有真凭实据,用真实数据来说话,实事求是。期间,老首长印发了自己旧年一篇文章《关于调查工作》,强调要解决生产队和生产队自己的平均主义、生产队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平均主义,首先要做系统地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同时,要求各军政干部必须下到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了解各地实际情况。
中央下达的《六十条》正式传达到地方,里面规定允许社员在不影响集体生产的情况下,可以经营自留地、家庭副业和开垦少量荒地。
这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文岚外出溜达的时候,时不时听到人们以充满憧憬的语气谈论附近新出现的集市。
据说,附近镇上的买卖小鸡的人家生意变得非常红火。
家家户户,开始收拾房前屋后,打理起荒废已久的猪圈鸡窝。
后来,文岚才知道,原来省里那时便下来了一个工作组,与工人们同吃同住,甚至连开荒种地也挑着扁担背着锄头一同参加。
听大人们说起,文岚在滩涂上看见的,那些穿着一身便装参加劳动却时常与兵工厂的工人同进同出的斯文书生,原来就是省工作组的成员。
这次开荒工作声势浩大,单文岚看的劳动场面应该就不少于千人。事后才知道,原来这次垦荒工作依旧是钟厂长身先士卒,带头上山下水。促使厂里的干部纷纷带头挑重担干苦活,上下一心,最终使得围垦滩涂工作提前竣工。这让文岚不由对此时的干部心生好感,对身负重任的钟厂长更是刮目相看。
在新安住了几天后,李文岚便从旁人闲聊得知这兵工厂的建设历史。
这里本是一大片三不管地带,山多地少,民风彪悍,旧时被一群土匪占地为王。剿匪后,这一片零零散散居住着几个小村落,最多的一个村子也不过十来户人家。
考虑到这里的地理优势和充足的水源,加上在附近的乡间陆续找到大型铜矿和铁矿,于是经过再三考虑,这片荒坡野地便被规划成为新的大型兵工厂。
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兵工厂的第一批员工在钟厂长的带领下,依靠肩挑背抬,清理了了城郊的荒坡,平了若干个小水洼,推平两座小山,终于在新安市西南方向耸立了一座全新的兵工厂。
经过这几年的艰苦卓绝的建设工作,兵工厂范围扩大了许多,逐渐满足部分生产需要。所有的民生物质全靠新安市政府调配补给,虽然有不便,但经过磨合后渐入佳境。不料,生产尚未进入正轨,便进入荒年,所有物质变得十分紧张。迫于生计,宿舍区附近的闲置土地,早已被厂里的职工和家属开成了菜地。
解决工人与家属们的吃饭问题,成了当务之急。中央号召要“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于是,钟厂长与一众领导班子经过商议后,决定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一部分粮食问题。由钟厂长带头,各级领导做先锋,与附近的驻地部队一起,大规模开垦附近的滩涂荒地,让荒滩变良田,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59年冬天,众人利用冬闲的时间,辛苦开出了数十亩农地,种上了大片庄稼。虽不是熟地,更不是好地,但胜在面积够宽,倒也出产不少。尤其是靠南边一片低洼地带,积了多年的草木,泥土黄中带着黑,便尝试性开成了水稻田。稍远一点泥泞地里,也种上芋头、菱角、马蹄等物。更深一点的地方,干脆挖成鱼塘,放上鱼苗,养了莲子。
辛辛苦苦一年,年终一盘算才发现这开出来的地方虽小,每亩倒也能收获四五百斤稻谷。南方一年两熟的籼稻,粗生粗养的芋头、加上坡地上种的红薯,在这段艰难岁月里倒是养活了不少人口,减少了粮食系统的压力,也为厂里赢得不少嘉奖。
去年的成功,也让部队尝到了甜头,今年便继续与兵工厂联合,实施分段包干,扩大去年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