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三皇子李佑纳妾的事儿就昭告天下,说是要从官宦人家的女儿里挑选。京城的贵族圈子都知道了这个事,不乏有那些官位不高、又想通过李佑来巴结太子的人家,透露出想送女儿进宫的意思来。

    报上来的名册淑妃连看都没看,都是些参差不齐的人家。她这回给李佑纳妾的目的可不是单纯地找几个女人!

    她请了几位与秦家交好的诰命夫人进宫,在登华殿里办了个赏花会,顺道将该说的话跟夫人们说了。很快,阳朔九年四月初,平郡王府回了登华殿淑妃的礼,两殿商议后决定纳平郡王第十一女、庄顺县主为三皇子的侍妾。

    与此同时,王家嫡女孤傲清高、不愿意屈尊做皇子妾的风言风语也在朝堂上传开了。翰林院不少老臣恪守着“天地君亲师”的礼教,纷纷指责王家自恃功高,不把皇室放在眼里。人家郡王府的女儿可是姓李的,还是县主之尊,都能嫁给三皇子。怎么你王家就高人一等么?

    而且三皇子再怎样也是一位皇子啊,给他做妾有什么不体面的,还屈了王家的身份吗?

    王家听闻此事大为惊愕,随即又气又恼。王阁老很快派人查出了那位甘愿做妾的庄顺县主其实,那平郡王府本就是没落的贵族。即便是郡王,是皇上没出五服的血亲,却早在十多年前因贪污巨大获了罪,皇上和先皇都再也没有重用平郡王,也没有望族的女孩愿意嫁进去,王府自此衰落。这位庄顺县主是个奴婢所生的庶女,因为平郡王妃善妒,巴不得把她推进火坑,抓着这个机会就把她的名儿报给了淑妃。

    “不可以答应!这是一种试探,如果这一次我们王家屈服了,失去的不仅仅是成君,而且还有颜面!朝堂上会怎么说我们?”皇后的母亲,辅国公夫人在甘泉宫中急迫而焦躁地踱来踱去:“皇后,你不能松口!只要跪下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从前依附王家的门生和臣子们,都会认为王家衰败了、被秦家踩在脚底下了,渐渐地疏远我们!而旁的臣子们,看到秦家压制王家,就会更加追捧逢迎秦家。”

    “可是,就算不松口,成君的名声也败了。”皇后定定看着自己的母亲:“我不能让她做一个自恃清高、藐视皇族从而没有人愿意娶的女人。”

    “那……那该怎么办呢!”辅国公夫人颓丧地跌坐在梨花木椅子上:“如果信儿还在,如果太子还在……不,只要不是秦氏的儿子做了太子!我们就不会被欺辱到这种地步!”

    皇后苦笑,站起来安慰母亲:“您别担心,皇上待我很好,只要他不被淑妃说服,我们就还有办法。

    皇后私心是绝不愿侄女去给李佑做妾的莫说她高贵的身份不能忍受做妾的屈辱,就算是给李佑做正妃,皇后也并不愿意。李佑是她看着长大的,最了解不过,那孩子念书不行别的方面倒是挺机灵,嘴甜会讨好之类。不过他机灵的不是地方啊。

    她从那张嬉笑的年幼面孔上,看到了不属于一个孩子的心思。李佑的机灵,是因为他心眼子太多了。

    这个人,并非良配。

    四月底,淑妃在登华殿召见庄顺县主。与她一同来的还有些出身不高的世家小姐们,说是进宫来陪着淑妃娘娘说话、品茶,实则都是来参选三皇子侍妾的。淑妃也给辅国公府中下了帖子,说是要请皇后的几位侄女一块儿进宫品茶。

    淑妃心里只是冷笑,她倒要看看王家能撑到什么时候。不过当她坐在登华殿的厅堂中,看到那位辅国公家的嫡出长孙女竟然真的来了时,面孔上的微笑就有些破裂。

    她想不到这个女孩敢来。

    王家嫡长女和那些参选的女孩混在一起。女孩子们不知道她的身份,但看她发髻上戴着的一支整块鸽血玉雕刻而成的簪子,心里就纷纷讶异。她跪倒在淑妃面前,恭敬地道:“臣女王成君,拜见登华殿淑妃殿下。”

    淑妃面色慈和地看着她:“王家的女孩儿,不必行这样的大礼。来人,快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