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入籍(上)(5/6)
太子死后居长的秦王,年长诸子里极受天子宠爱的晋王,以及能力卓绝的赵王。
当初不知道哪里来的小道消息,说天子迟迟不能决定储君人选——那时候太孙未立,天子的诸位皇子更受瞩目——是因为想要立晋王,前头却又有秦王挡路,立秦王,虽然符合礼制,却不合天子心意。
说起来,他爹也是运气背。
要是这个光幕出现在太子大伯刚薨逝之后、太孙册立之前,那不就什么难题都没有了嘛!
不过现在,就算天子起意要更易储君,也不会考虑晋王了。
谁让晋王死得早呢!
祁元询默默地为战场上的晋王二伯祈祷,如果各地的调查结果都是一样的话,那么,相信晋王二伯远在千里之外,也能看到奉天殿大宴那天的同一轮光幕,希望被预言了死期的二伯不要太暴躁,也不要仗着几年后才薨逝在战场上过于放飞。
当祁元询又看完了十几本书,皇爷爷还赐了几本孤本给他后,四月底,光幕终于又更新了。
那天的天气晴好,祁元询拿着最新到,然后,他就看到了一则不知对他们家来说是好还是不好的消息。
这是一份册文诏书,根据光幕附上的时间所载,是宣武二十八年颁布的,册封对象是皇第九孙、秦王世子祁元训。
光幕上显示的是诏书全文,不过祁元询相信,大部分人,看的时候只会提取其中的关键要素:
“……朕自即位之初,法遵前圣,分王诸子,命尔父樉首王于秦,已有年矣。近以疾薨逝,今尔世子元训年已长成,特命尔袭封为秦王……”
祁元询做了个简单的推理。
已知:今上宣武帝诸子,排行在赵王之前的只有秦、晋二王,现有消息表明,秦王将于宣武二十八年薨逝,晋王将于宣武三十一年薨逝,别说活过弟弟了,连老爷子都没活过!
造成影响:届时皇子中,最年长者,只剩下皇四子赵王,也就是他这位未来史书上的仁宗皇帝的太宗爹!
结论:如果老爷子被说动要废太孙、立太子的话,连理由都不用找,因为到宣武三十一年,最年长的皇子就是赵王!
看起来是连老天都在帮他爹的样子,但是,如果老爷子铁了心不换储君的话,这不就代表着,二
伯、三伯不可能再替他爹分担压力,他爹要独自面对东宫一系的攻势?
当初不知道哪里来的小道消息,说天子迟迟不能决定储君人选——那时候太孙未立,天子的诸位皇子更受瞩目——是因为想要立晋王,前头却又有秦王挡路,立秦王,虽然符合礼制,却不合天子心意。
说起来,他爹也是运气背。
要是这个光幕出现在太子大伯刚薨逝之后、太孙册立之前,那不就什么难题都没有了嘛!
不过现在,就算天子起意要更易储君,也不会考虑晋王了。
谁让晋王死得早呢!
祁元询默默地为战场上的晋王二伯祈祷,如果各地的调查结果都是一样的话,那么,相信晋王二伯远在千里之外,也能看到奉天殿大宴那天的同一轮光幕,希望被预言了死期的二伯不要太暴躁,也不要仗着几年后才薨逝在战场上过于放飞。
当祁元询又看完了十几本书,皇爷爷还赐了几本孤本给他后,四月底,光幕终于又更新了。
那天的天气晴好,祁元询拿着最新到,然后,他就看到了一则不知对他们家来说是好还是不好的消息。
这是一份册文诏书,根据光幕附上的时间所载,是宣武二十八年颁布的,册封对象是皇第九孙、秦王世子祁元训。
光幕上显示的是诏书全文,不过祁元询相信,大部分人,看的时候只会提取其中的关键要素:
“……朕自即位之初,法遵前圣,分王诸子,命尔父樉首王于秦,已有年矣。近以疾薨逝,今尔世子元训年已长成,特命尔袭封为秦王……”
祁元询做了个简单的推理。
已知:今上宣武帝诸子,排行在赵王之前的只有秦、晋二王,现有消息表明,秦王将于宣武二十八年薨逝,晋王将于宣武三十一年薨逝,别说活过弟弟了,连老爷子都没活过!
造成影响:届时皇子中,最年长者,只剩下皇四子赵王,也就是他这位未来史书上的仁宗皇帝的太宗爹!
结论:如果老爷子被说动要废太孙、立太子的话,连理由都不用找,因为到宣武三十一年,最年长的皇子就是赵王!
看起来是连老天都在帮他爹的样子,但是,如果老爷子铁了心不换储君的话,这不就代表着,二
伯、三伯不可能再替他爹分担压力,他爹要独自面对东宫一系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