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渡江战役,整整打散了三韩和扶余联军至少两万人的骑兵部队,也彻底打灭了公孙家最后一丝出城野战的胆气。
从此之后,无论汉军在野外如何嚣张跋扈、孤军深入穿插渗透,三韩军队都一律将其视为诱敌之计!
不管看上去冒进的汉军多孱弱,肯定有诈!背后远处“视野盲区”里肯定埋伏着恐怖的杀招后手!
此后几天,赵云也就没机会再捞到什么立大功的机会。毕竟他那几千骑兵,也不可能真的对坚城发动攻城。
只能是搂草打兔子、顺手清扫拔除掉了一些公孙康留在汉江南岸的烽火台堡垒,然后就等到了太史慈的主力抵达屯南县外,跟他会师。
不过,赵云这场决战,除了杀伤公孙康的有生力量外,也还是有一项别的重大意义的,那就是他极大的打乱了公孙康“坚壁清野”的计划。
让公孙康只做到了“坚壁”,却没怎么来得及彻底“清野”。
按照公孙康的原计划,屯南县以西的沿海肥沃平原地区,百姓是要逐步往东南方山区迁移、秋收下来的粮食也要全部聚拢,运到后方。
如果敌军来得太快,公孙康甚至想过把一小部分生长较慢、还未彻底成熟无法收割的农作物,直接放火烧掉,不让汉军就地筹粮。
但是,公孙康这个计划原本是建立在“太史慈到了之后,汉军才能大规模渡过汉江”的基础上的。他终究想尽量多保住一些人民和粮食,结果被赵云这么一搞,清野工作也就漏洞百出。
至少有数万户百姓、大批未收获粮食,直接落入了赵云的占领区。
不过,即使如此,公孙康跟弟弟、儿子、幕僚们商议后,觉得收缩防守的战略还是得坚持。
一方面,已经撕破脸打成这样了,汉军不会给他好果子吃的,这不是“未开战就主动投降”。
而且他妹夫扶余王尉仇台都被赵云杀了,他这时候再投降,内部也无法服众,没有任何人会再尊敬他,只会众叛亲离。
另一方面,既然公孙康非打下去不可,而野战又不可能,那后退坚守就是唯一选择了。哪怕这个选择已经变得效果越来越差,也只能在一堆烂招里选一个相对不那么烂的。
公孙康盘点过现状之后,心里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就两个点上有希望:第一,就是守城,第二,就是海战歼灭敌军船队。
除了这两个点,其他任何尝试,都是绝对没有希望。
那或许有人会问了:赵云不是破坏了公孙康的“清野”么?那汉军现在是可以就地解决一部分粮草的。这种情况下,就算后续把敌人主力放上岸、水军绕后把太史慈留在海面上的船队歼灭了,汉军也不会断粮啊。
从此之后,无论汉军在野外如何嚣张跋扈、孤军深入穿插渗透,三韩军队都一律将其视为诱敌之计!
不管看上去冒进的汉军多孱弱,肯定有诈!背后远处“视野盲区”里肯定埋伏着恐怖的杀招后手!
此后几天,赵云也就没机会再捞到什么立大功的机会。毕竟他那几千骑兵,也不可能真的对坚城发动攻城。
只能是搂草打兔子、顺手清扫拔除掉了一些公孙康留在汉江南岸的烽火台堡垒,然后就等到了太史慈的主力抵达屯南县外,跟他会师。
不过,赵云这场决战,除了杀伤公孙康的有生力量外,也还是有一项别的重大意义的,那就是他极大的打乱了公孙康“坚壁清野”的计划。
让公孙康只做到了“坚壁”,却没怎么来得及彻底“清野”。
按照公孙康的原计划,屯南县以西的沿海肥沃平原地区,百姓是要逐步往东南方山区迁移、秋收下来的粮食也要全部聚拢,运到后方。
如果敌军来得太快,公孙康甚至想过把一小部分生长较慢、还未彻底成熟无法收割的农作物,直接放火烧掉,不让汉军就地筹粮。
但是,公孙康这个计划原本是建立在“太史慈到了之后,汉军才能大规模渡过汉江”的基础上的。他终究想尽量多保住一些人民和粮食,结果被赵云这么一搞,清野工作也就漏洞百出。
至少有数万户百姓、大批未收获粮食,直接落入了赵云的占领区。
不过,即使如此,公孙康跟弟弟、儿子、幕僚们商议后,觉得收缩防守的战略还是得坚持。
一方面,已经撕破脸打成这样了,汉军不会给他好果子吃的,这不是“未开战就主动投降”。
而且他妹夫扶余王尉仇台都被赵云杀了,他这时候再投降,内部也无法服众,没有任何人会再尊敬他,只会众叛亲离。
另一方面,既然公孙康非打下去不可,而野战又不可能,那后退坚守就是唯一选择了。哪怕这个选择已经变得效果越来越差,也只能在一堆烂招里选一个相对不那么烂的。
公孙康盘点过现状之后,心里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就两个点上有希望:第一,就是守城,第二,就是海战歼灭敌军船队。
除了这两个点,其他任何尝试,都是绝对没有希望。
那或许有人会问了:赵云不是破坏了公孙康的“清野”么?那汉军现在是可以就地解决一部分粮草的。这种情况下,就算后续把敌人主力放上岸、水军绕后把太史慈留在海面上的船队歼灭了,汉军也不会断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