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三个人关于星宿的讨论,林郁自然是无从得知的,他坐在蒲团上看了一上午师兄们和其他书院学子的比学,花样众多,从书法、绘画比到诗赋等等,甚至连投壶都比了。
但是林郁却看得失望不已,比起这些春花秋月,他更喜欢实干方针,可惜他听了比学的主持人介绍了此次比学的内容,压根就没有这种类型的。
好不容易上午的比学结束了,林郁迫不及待地爬起来去吃斋饭,没有凑到前面去仔细研究上午比学里作出的那些作品。
沈煜行倒是对诗赋挺感兴趣的,但是看见林郁先一步走了,还是追了上去,“林郁,你好像不是很开心,师兄们表现得挺好的呀。”
林郁见他追上来,便放慢了自己的脚步,“沈兄,我并不是觉得师兄们的表现不好,而是我心里有些困惑。”
沈煜行便问,“你可以将困惑说给我听听吗?”
林郁顿了一下,还是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沈兄,我曾经听过一句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幼时我生于村野,亲眼见过贫苦百姓的挣扎,昨日在船上,师父说与我那鄱阳湖隔几年就泛滥成灾,周边农田被淹,百姓受家破人亡之苦,百姓存活已是不易,没有机会进学,他们没有任何办法改变自己的生活,而我们有幸能够每日坐在书院读书,却比起治国之策更喜诗词歌赋,这样的我们如何能够为百姓请命?”
这一番话,是林郁的真情实感,他知道他能管好自己就不错了,没资格去管别人,但还是气愤,他相信沈煜行,所以愿意在他面前吐露自己的心声。
沈煜行愣住了,他心里面震惊,脑海里面不断循环那句‘少年强则国强’,在这之前,爷爷他们教导自己的全部都是努力读书以后发展家族,身边的人也都是这种想法,从未有人像林郁一样告诉他,读书的意义是‘少年强则国强’,林郁的问题他也无法给出解答,因为他自己也懵了。
林郁只是想倾诉一下,并没有指望得到答案,说出来之后,心情好多了,拉住沈煜行的袖子,“别想了,我就那么一说,你别放在心上。我们赶紧去吃斋饭吧,我还没吃过斋饭呢,好奇着呢!”
两个小少年相携而去,身后竹林里,行至此正好听见林郁那番话的致逸先生和刘山长停在原地久久没动。
好一会儿,致逸先生先开口,“我观那两个少年都穿着白鹿洞书院的学子服,你应该认识吧?”
刘山长回过神,“认识,那个子高点的是允州沈家嫡孙沈煜行,矮一点的便是我刚刚和你说的徒儿林郁。”
致逸先生伸手拍了拍刘山长的肩膀,“你刚刚还拜托要指点你徒儿一番,却没想到,我先被这小儿指点了,他那一番话解开我这么多年的困惑,他说的对,‘少年强则国强’,我虽然老了,但是多走几个地方,讲上几次学还是可以的,你待会儿让你徒儿将刚刚他说的话写下来,我以后要将这句话告诉更多
的少年,激励更多的少年,若是每个少年都同你那徒儿一样,何愁大盛不兴?”
刘山长点点头,“您不说我也要让他写,这孩子心里面藏着这话竟从未和我说过,回去看我怎么收拾他!”说是这么说,但那语气却是掩不住的自豪。
致逸先生没戳破他,而是笑着说,“好了,我们这墙角也听完了,赶紧去偏殿用斋饭吧,下午我还要去给学子们讲学。”
下午致逸先生精彩绝伦的讲学让林郁又提起精神来,他讲的是林郁最喜欢的策论,并且是讲他自己在中原地区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感,林郁希望这样的讲学多一些才好,真正的大盛朝才能在他面前一一被掀开面纱。
但是林郁却看得失望不已,比起这些春花秋月,他更喜欢实干方针,可惜他听了比学的主持人介绍了此次比学的内容,压根就没有这种类型的。
好不容易上午的比学结束了,林郁迫不及待地爬起来去吃斋饭,没有凑到前面去仔细研究上午比学里作出的那些作品。
沈煜行倒是对诗赋挺感兴趣的,但是看见林郁先一步走了,还是追了上去,“林郁,你好像不是很开心,师兄们表现得挺好的呀。”
林郁见他追上来,便放慢了自己的脚步,“沈兄,我并不是觉得师兄们的表现不好,而是我心里有些困惑。”
沈煜行便问,“你可以将困惑说给我听听吗?”
林郁顿了一下,还是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沈兄,我曾经听过一句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幼时我生于村野,亲眼见过贫苦百姓的挣扎,昨日在船上,师父说与我那鄱阳湖隔几年就泛滥成灾,周边农田被淹,百姓受家破人亡之苦,百姓存活已是不易,没有机会进学,他们没有任何办法改变自己的生活,而我们有幸能够每日坐在书院读书,却比起治国之策更喜诗词歌赋,这样的我们如何能够为百姓请命?”
这一番话,是林郁的真情实感,他知道他能管好自己就不错了,没资格去管别人,但还是气愤,他相信沈煜行,所以愿意在他面前吐露自己的心声。
沈煜行愣住了,他心里面震惊,脑海里面不断循环那句‘少年强则国强’,在这之前,爷爷他们教导自己的全部都是努力读书以后发展家族,身边的人也都是这种想法,从未有人像林郁一样告诉他,读书的意义是‘少年强则国强’,林郁的问题他也无法给出解答,因为他自己也懵了。
林郁只是想倾诉一下,并没有指望得到答案,说出来之后,心情好多了,拉住沈煜行的袖子,“别想了,我就那么一说,你别放在心上。我们赶紧去吃斋饭吧,我还没吃过斋饭呢,好奇着呢!”
两个小少年相携而去,身后竹林里,行至此正好听见林郁那番话的致逸先生和刘山长停在原地久久没动。
好一会儿,致逸先生先开口,“我观那两个少年都穿着白鹿洞书院的学子服,你应该认识吧?”
刘山长回过神,“认识,那个子高点的是允州沈家嫡孙沈煜行,矮一点的便是我刚刚和你说的徒儿林郁。”
致逸先生伸手拍了拍刘山长的肩膀,“你刚刚还拜托要指点你徒儿一番,却没想到,我先被这小儿指点了,他那一番话解开我这么多年的困惑,他说的对,‘少年强则国强’,我虽然老了,但是多走几个地方,讲上几次学还是可以的,你待会儿让你徒儿将刚刚他说的话写下来,我以后要将这句话告诉更多
的少年,激励更多的少年,若是每个少年都同你那徒儿一样,何愁大盛不兴?”
刘山长点点头,“您不说我也要让他写,这孩子心里面藏着这话竟从未和我说过,回去看我怎么收拾他!”说是这么说,但那语气却是掩不住的自豪。
致逸先生没戳破他,而是笑着说,“好了,我们这墙角也听完了,赶紧去偏殿用斋饭吧,下午我还要去给学子们讲学。”
下午致逸先生精彩绝伦的讲学让林郁又提起精神来,他讲的是林郁最喜欢的策论,并且是讲他自己在中原地区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感,林郁希望这样的讲学多一些才好,真正的大盛朝才能在他面前一一被掀开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