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这个啊,”康母笑道,“哪家也不会吃亏,别看只是两张纸,却并不白贴,都是给这些店铺钱的。听说按街道位置不同,每家都会得到诚运投递二百到五百文不等的银钱。”

    连巧珍有些不齿,“几百文钱,这些店家就让别家幌子挂在自家门口了?”

    她看看布庄、再看看前面几个贴了这种幌子的店铺,果然都是小店。

    想来那种老号、大酒楼,袁冬初就是给人再多银钱,人家也不稀罕。

    她果然就是钻的这种空子!

    康母却解释道“不是只有这几百文,而是每月都会给一百或者五百文。什么事儿都不用做,每月就有几百文收入,一年下来有不少呢。”

    几百文钱,能维持穷人之家一月的生计。相对小铺面来说,很不少了。

    “每月都有?”连巧珍倒吸一口凉气。

    这条街算是易水县比较热闹的,不多算,易水县各街巷贴二十幅这样的纸张。一年算下来,那就是近五十两银子。

    这还只是易水县,如果别的地方,类似于通州、坪州那样的州府之地,再有别的城镇,也做这种宣传的话,这种花销,一年少说也得几百、上千两银子。

    以她对袁冬初的了解,没把握的事,她又怎么会干?

    近千两银子的投入,如果没有几千两银子的回报,她断然不会这么做。

    从袁冬初开始卖野菜,到现在才多长时间,居然就能做这么大的事情了?

    连巧珍盘算着自己重生回来,和康豪定亲,经营点心铺子,已经一年多了。把康家全部家当拿出来,怕是不足百两银子。

    连巧珍用力琢磨袁冬初这番作为,到底能有什么的好处。

    想让信局扬名?多找几个人,在他们弄的那个小铺面外面吆喝几声不就成了?别家店铺都是这么做的。

    这段时间,信局被人们疯传,整个易水县大人小孩都知道的事,用的着额外花许多银子做这种事吗?

    她的目光继续犹疑着,再次看向那两张名之为海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