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和徐州会战的失败说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日本人的战略从整体上是失败的,从此以后,他们战术上越是胜利,他们离失败就越近。”

    下面的将军越发的不明所以了,但是看到总裁坐在一旁露出了神秘的微笑,将军们都没有发表自己疑问的意愿了。

    “我们要看到,到目前为止,从华北到华东,日日本人越是胜利越是占领更多的地盘,他们就越是分散自己的兵力,无论怎么动员,日本都是一个小国,他们的国民无论怎么动员,都不足以组建一支占领全中国的军队,他们所控制的地盘越大,他们对于自己的地盘的控制力也就越弱,所以我们对于日本人的胜利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国土和日军占领地的武装的张力的对峙,另一方面在于我们在敌人所不能够控制的地盘,即敌后的地盘的武装力量对于日本人兵力的对峙。日本人迟早被这两种张力所压倒,一方面,他们的机动力量不在足够以对于我们的控制区保持进攻的压力,另一方面,我们控制的敌后的地盘对于日本人后勤的威胁,足以进一步阻碍他们向新的地盘进攻的机动兵力的部署。这意味着日本人之后的行动极可能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晨星大人继续侃侃而谈,一方面日军必须整治自己地盘内的治安,也就是说他必须直面建立在他的地盘内或者地盘后方的直接的武力的威胁;另一方面在努力解决自己地盘治安和武力威胁的同时,日军还需要抽调他的地盘的驻扎兵力保持正面战场的压力里。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日军的兵力面临着严重不足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日军不得不大量地依靠汉奸来帮助维持日占区的治安已经成为了唯一的选项,那么接下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面对日军实际上无力进行大规模战役的现实,**的战斗思想也要发生某种转变

    宜生兄,这好像是**领袖毛某人的思想啊!某人坐在傅作义身边的军官低声和傅作义说道,委员长让这个家伙来讲这个是什么意思?

    且听听再说。傅作义不动声色地说道,委员长总不可能莫名其妙地选择开这么一场会来宣传tg的战略思想。

    果不其然,晨星接下来的话就说到了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全国一盘棋。既然日军面临着机动兵力不足的情况,那么一旦他却在某个方向采取了攻势,那么在其他方向上他们大约就会只采取守势。因此一旦**某个方向受到了强势的攻击,那么**就可以采用在其他方向上攻势反击来抵消这种攻击。

    从道理上晨星先生所说的战略非常有道理,又很有实际操作的性质,但是在统帅经验丰富的将领耳中听来,这根本就是吹的高调子。正如阎锡山对自己的晋绥军所认识的那样--晋绥军你让他守在某个地方还可以,一旦让他进攻,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傅作义自然沉吟认为这也是可行的战略,但是就傅作义对于**的看法,他认为除了他和寥寥数人之外,多数的**将领不具备主动出击的勇气和能力。

    况且现在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日军现在是否和中国已经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按照我的看法,”晨星在地图上面画了一个圆圈圈定了武汉,“在占领了武汉之后,日军就算是和我军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我军、八路军和新-四军等到今年年底大概就可以在日军的占领区身后完成战略展开。”晨星圈定了华北、山东和江苏等地,“这就意味着日军开始正式面对两条战线了。”

    “好了!”委员长从位子上站了起来,所有的将军都站了起来,连同晨星一起,晨星将自己手中的长棍交给了委员长阁下。

    “首先让你们明白一下大势!”委员长操着带着特殊口音的话语说道,“另外,我们来谈谈武汉会战的布置,这一次要充分吸取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的教训,对于武汉保卫战,我们接受路晨星将军的建议,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所有的兵力在武汉的外围,做出如此的布置。”

    路晨星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委员长将自己的建议用自己的话吩咐布置出来,有一种奇怪的错觉,觉得自己已经把握住了**的命脉一样至于为什么有这种错觉,晨星本人也不清楚。

    蒋委员长布置好了武汉外围的部署之后,继续说道,“目前战略的重点,自徐州失败之后,自然是武汉会战,但是其他战区也须明白全国一盘棋的道理,努力出击战斗为武汉战场减轻压力,这一次我也有几个人事任免要宣布。”

    所有的人都站得笔直起来,连同晨星本人。

    任命路晨星少将为五十七军参谋长;任命韩德勤担任江苏省主席,留守苏北敌后游击,正式任命韩德勤为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去掉那个代字。顾祝同自然也全心全意地做他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

    晨星的嘴角挂起了一丝微笑,委员长走过来和晨星握手,“希望你能够坚持住敌后抗战,为国家的战略尽一份力量。”

    “是!”晨星敬了一个礼,“一定不负委座所托。”说着晨星在掌声中,目光扫过了若干**将领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