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烨口中的那个混蛋,不是别人,而是楼英和萧九贤。

    两人平日里看着李元山忙进忙出的,认为李元山的死,跟劳累有很大关系,所以他们认为招聘这个教习,是有劳累致死的风险的。

    所谓有风险就要有回报,没有足够的好处,没人来应聘不就悲剧了?

    于是他们不仅提高了教习的工钱,而且好说了一条,凡是来应聘的,都有一斗米。

    要知道这几年朝廷税赋加重,百姓家里能有个几斗存粮,已经是难得了,现在去报个名,就能有一升米,傻子才不去呢。

    于是就有了胡烨刚到书院的情景,害得胡烨以为是书院的名声才引来这么些人的。

    “额,我说,你也就别给我登记了,直接给我一升米得了。”

    胡烨面前的一个老头子倒是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听得胡烨是一愣一愣的。

    “怎么?一升米多了么?那我只要半升,实在不行的话,一斤都行,我家孩子等着米下锅呢。”老头子很急切的说道。

    “额,老人家到后堂去领米吧。”胡烨看着老头子都快瘦成皮包骨了,也不忍心拒绝,便让他到后堂领米,也就把刚登记的名字给划掉了,好歹也是个读书人,就不要将为了一升米折腰的事情记下来了。

    于是胡烨干脆将前面所有的名字都划掉了,今天这个招聘教习的活动,也就改成了慈善活动,来的人每人一升米,家里实在困难的,领个两三升也没问题,毕竟几年战乱下来,每个人家里都不宽裕。

    “不用登记了,你去后堂领米吧。”

    胡烨干脆将那个册子给烧了,还对着姗姗来迟的一个人说道。

    “领米?不是说你们招聘教习么?”来人好奇的问道。

    胡烨这才抬起头来。发现来人是一个中年人,约莫四十左右,一脸书生气,像个文化人。不过身上穿的却有一些磕碜,还能看见两个破洞。

    “额,你去领两升吧,还好你运气好,要是再晚一些,书院的米都要派完了。”

    胡烨随后继续低头烧册子,对着那人说道。

    “咳咳,在下诸葛聿,字敬中,听闻书院招聘教习。特来应聘的,可不是为了那一升米而来。”那人很郑重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