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现在,李来亨就深深为自己在决断力上的匮乏而自扰自忧。

    他甚至在想,如果是李自成的话,会如何处理眼前的局面?李来亨的脑海中,很快就浮现出了李自成那张陕北老农似的脸庞,如果是闯王的话,依照他的个性,或许就能立即下定决断,毫不犹豫地采纳郭君镇的策略。

    李来亨心中其实已经渐渐倾斜向郭君镇的方案了,可他的问题就在于会瞻前顾后,缺乏像李自成那样迅速的决断能力。

    如果郭君镇的方案失败了怎么办?

    联军的士气恐怕又会受到重创,派去间道奇袭的敢死队也可能遭受重大伤亡。

    到时候由谁承担这个责任呢?

    如果是李自成的话,自然不用说,李自成一定会自己担负起失败的责任来。可李来亨的威信还没完建立,他在闯营将士的心中,也还没有像李自成一样成为一座不会因暂时的失败,而倒下的丰碑。

    他无法像李自成那样,承担起部下的失策来。

    从这角度来说,李来亨似乎有些理解了崇祯为何常常“推锅”给手下的辅臣阁臣了。崇祯缺乏的就是这种甘于、敢于为手下人的策略,承担责任的担当和勇气。

    想到崇祯,李来亨终于坚定下了心中的想法。他将拳头握的极紧,指甲都几乎要扎进肉中,李来亨的念头只有一个他绝不能成为一个像崇祯这样不能承担责任的领导者!

    所有人都围在李来亨身旁,等待他做出最后的决策,李好忍不住劝说道“小李头领,这个办法确实有些道理,但也确实十分冒险。其实我们之前几次攻寨,离冲过寨墙也只差了几分火候,不如再试试?实在不行,再用这个奇袭的法子也可以啊……”

    李来亨将右手高高举起,五指张开,制止了李好继续说下去。他转向郭君镇,两手将郭君镇的右手抓起,诚恳问道“依你的意见,若要间道奇袭,你需要多少兵力!?”

    郭君镇用鼻子哼了一口气,他的嘴角勾起一片笑意,对李来亨笑答道“请管队让郝头领同我一起行动,那样只需五十人便可劫寨!”

    “五十人!”

    在场众将都倒吸一口凉气,李来亨更惊呼出声。他伸出五个手指,自己看了看又想了想,冷静下来之后也觉得,间道奇袭确实不需要人多,更重要的是要造成屏风寨寨墙被渗透突破、遭到夹击的态势来,从士气上瓦解守军。

    李来亨知道以五十人确实有可能完成奇袭任务,但又觉得如果是自己负责这项任务的话,或许会索要一两百人的兵力,才会更加可靠。

    他看了看郭君镇的神情,看到郭君镇一副游刃有余的自信样子,便想到这是否是郭君镇才为自己的决策减轻压力?

    毕竟五十人的奇袭队伍,即使失败,对兵力的损耗和对士气的打击,都远没有一二百人的队伍那样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