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罗戴恩自己感到陕西的丢失,一大半的责任在于曹营。他出于愧疚的原因,坚持留在潼关作战,以一介老翁的身体赶到城头,亲冒矢石地指挥守军发动反击,在战斗激烈时,罗戴恩甚至还自己拿起强弓硬弩和鸟铳还击虏兵。

    后面慢慢赶到的李玮群所部,他的兵马属于楚闯嫡系出身的一支精兵,比之罗戴恩、赵应元的曹兵和马进忠的湖广新军,军备、训练,都要更为完善。

    李玮群到达关城后,也带着亲军卫士赶上城头。他看到须发花白的罗戴恩还在卖力作战时,急忙就想劝这位大顺朝的“外戚”下城休息,却被罗戴恩反斥道

    “我老了吗?未老矣!小子你好好看着。”

    说罢,罗戴恩便抓起硬弓,搭弓引箭,迅速射出一发飞矢,正落入抵近射击的清军铳手之中,溅射起一点血花。

    李玮群见状,立即叫好道“老将军身手远过于我,守得关城不成问题。”

    此时因为黄昏已到,时间来到了傍晚左右,远方的太阳渐渐落进了群山之中。守军诸将都感到清军大约是不会再发动袭扰性质的进攻了,那些抵近到城下轰击的清兵,也都大大退却了好几步。

    但是罗戴恩,或者其他顺军将领,虽然军事经验相当丰富。但他们的军事经验大部分都来自于流寇生涯的运动战,对于坚守城池要塞的作战方式,经验其实谈不上是多么丰富的。

    被罗戴恩留在潼关的两名明军降将高汝利和王良智,高汝利也是农民军出身,对守城同样说不上多少经验。不过王良智却是根正苗红的西北三边边军出身,他看到吴三桂手下清军退兵的阵列与动作,便疑惑地说

    “清军似乎是要扎下营盘,准备长期攻城了?”

    赵应元对高汝利和王良智这两位随风倒的软骨头很看不上眼,他还专门派了一部分亲兵随时盯住他们二人,免得高汝利、王良智又做出背叛大顺的举动。

    赵应元对王良智的话,不屑地讥讽道“区区数千兵还想攻潼关吗?吴贼倒没有你的胆子大。”

    但是很快,李玮群就敏锐觉察到了不对。他听到了空气中传扬的马蹄声,感受到了大地的晃动,在远处显然正有一支规模更大的军队正在前进着。

    李玮群看着渐渐黑沉沉下来的关中大地,咬牙道“老将军,赵制帅,东虏似乎真的增兵上来了。但是规模到底多少还看不出来,让我带一队轻骑趁夜色去窥探一番吧?”

    李玮群话中的意思何至于是带兵侦查一下敌人的具体兵力,而且很显然的,他还相当有意愿准备趁敌人立足不稳的机会,尝试一下夜袭和劫营。

    潼关守军名义上的统帅应该是殿后军的制将军赵应元,但他的资望远不如曹营元老罗戴恩,所以真正的话语权还是在罗戴恩手上。

    老将军沉吟片刻后,便问道“你要带多少兵马?”

    李玮群回过头去,看了看自己从陕州带来的兵马——这些战士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随州人,多数军官也都是随营学堂和随州、襄阳讲武堂里走出来的年轻人,流民、难民出身者,自耕农平民出身者,绅商出身者,各占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