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国进民退(2/3)
这一回,刘伟鸿就干得很出色,很到位。
现在刘伟鸿一开口就说治标很容易,洪老总益发的来了兴趣。
“那好,那你就说说看吧,这个标怎么治?”
刘伟鸿说道:“好,先说安北二重。我简单算过了,二重要重启的话,大约需要一千万左右的资金,二重还欠银行贷款将近三千万。(《》网.)相对于二重的规模来说,这个数字并不大。”
方黎插口说道:“不过对于安北市政府而言,一次性拿出四千万,难度也不小。分税制实行之后,安北和下面各区县的税收收入,减少很多。现在市县财政捉襟见肘,没有多少余钱剩米。这也是他们急着要卖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原因。”
刘伟鸿望了方黎一眼,闪过一抹诧异的神情。刘伟鸿诧异的不是方黎的见识,而是诧异于他的胆魄。这等于是直接在指责分税制留下的一些后遗症。而分税制,今年上半年才开始实施,是洪老总入主中枢之后,所推行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也是对华夏国经济领域乃至政治领域今后数十年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其他大举措,包括国企改制,教育产业化改革,医疗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等,和分税制所造成的影响比较而言,都要等而下之。
刘伟鸿对分税制,也一直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第一次在青松园和洪老总见面的时候,也略微谈到过一点,但是不深入。刘伟鸿很清楚,洪老总推行分税制的决心非常之大,任何阻力都难以动摇他的决心。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涉及到了保持中央政府权威和主导性的关键所在。不但洪老总下定决心要搞这个分税制,包括隋安东同志在内的许多中央最高层领导,都对这个制度持完全支持的态度,刘伟鸿自知阻拦不住,所以只是提了一些改良性的意见。
但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明显。
这也难怪,毕竟在分税制实行之前,一些情况是难以意料的,或许虽然能够想到,但没有现实情况作为参照,对于这种情况所造成的影响乃至伤害,认识都不够。
分税制对国民经济以及国民心态所造成的最大影响,在于“羊毛出在羊身上”。中央政府推行分税制之前,所考虑的重点,只是要将税收分配的份额重现调配,从地方政府手里收取一定的分配权集中到中央政府。如果将全国的税收总额定为一百元,以前是地方政府支配六十元到七十元,中央政府支配三十元到四十元,此之谓“税收倒挂”。分税制实行之后,这种分配方式转变过来,中央政府支配七十元,地方政府支配三十元。如此一来,中央政府就有足够的财力,集中投资大项目,搞大建设。同样,中央政府手里有了大量的资金,才有足够的权威。
就好像银行系统,人民银行如果头寸周转不灵,没钱给,下面的商业银行才不会理他。
然而,这种想法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地方政府的开支,绝不会因为税收的减少而减少。以前他们手里有七十元可供支配,现在忽然减少到只有三十元,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人提议,地方政府要缩减开支,裁减机构和人员,量入为出,自动自觉地将自己的开支,控制在三十元的标准之内。
其实这真是太天真了,把一切都想得十分完美,认定地方政府会进行自我约束。但现实情况是,不管哪一级政府,官爷们都绝不会委屈自己。
好,现在中央政府拿走了大头,只给我剩下三十元,我还是要过以前七十元的日子。钱不够,怎么办呢?办法很多。首先,卖企业;企业卖完了,还是不够,卖地皮;地皮不够卖,没关系,加价,再加价,总之加到够钱用的程度。同时,加税。或者不叫加税,叫征求各种费用,名义不同,实际一样。钱不够用,就从老百姓手里拿。
再苦不能苦干部嘛!
于是,原先一百元的税收总额,就变成了一百四十元甚至更多,老百姓无形之中,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的负担。
换句话说,这是政府通过税费的形式,将改革开放后这十几年,民间积累的部分财富,无偿地收回到了政府手里。
加上民生经济领域的改革,教育产业化,医疗改革产业化等等,费用成倍成十倍的增长,群众口袋里的钱,就更多的流向了这些必不可少的民生领域,代为政府买单。真正的负担,翻了几番都不止。民间财富自然也随之缩水。
现在刘伟鸿一开口就说治标很容易,洪老总益发的来了兴趣。
“那好,那你就说说看吧,这个标怎么治?”
刘伟鸿说道:“好,先说安北二重。我简单算过了,二重要重启的话,大约需要一千万左右的资金,二重还欠银行贷款将近三千万。(《》网.)相对于二重的规模来说,这个数字并不大。”
方黎插口说道:“不过对于安北市政府而言,一次性拿出四千万,难度也不小。分税制实行之后,安北和下面各区县的税收收入,减少很多。现在市县财政捉襟见肘,没有多少余钱剩米。这也是他们急着要卖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原因。”
刘伟鸿望了方黎一眼,闪过一抹诧异的神情。刘伟鸿诧异的不是方黎的见识,而是诧异于他的胆魄。这等于是直接在指责分税制留下的一些后遗症。而分税制,今年上半年才开始实施,是洪老总入主中枢之后,所推行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也是对华夏国经济领域乃至政治领域今后数十年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其他大举措,包括国企改制,教育产业化改革,医疗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等,和分税制所造成的影响比较而言,都要等而下之。
刘伟鸿对分税制,也一直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第一次在青松园和洪老总见面的时候,也略微谈到过一点,但是不深入。刘伟鸿很清楚,洪老总推行分税制的决心非常之大,任何阻力都难以动摇他的决心。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涉及到了保持中央政府权威和主导性的关键所在。不但洪老总下定决心要搞这个分税制,包括隋安东同志在内的许多中央最高层领导,都对这个制度持完全支持的态度,刘伟鸿自知阻拦不住,所以只是提了一些改良性的意见。
但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明显。
这也难怪,毕竟在分税制实行之前,一些情况是难以意料的,或许虽然能够想到,但没有现实情况作为参照,对于这种情况所造成的影响乃至伤害,认识都不够。
分税制对国民经济以及国民心态所造成的最大影响,在于“羊毛出在羊身上”。中央政府推行分税制之前,所考虑的重点,只是要将税收分配的份额重现调配,从地方政府手里收取一定的分配权集中到中央政府。如果将全国的税收总额定为一百元,以前是地方政府支配六十元到七十元,中央政府支配三十元到四十元,此之谓“税收倒挂”。分税制实行之后,这种分配方式转变过来,中央政府支配七十元,地方政府支配三十元。如此一来,中央政府就有足够的财力,集中投资大项目,搞大建设。同样,中央政府手里有了大量的资金,才有足够的权威。
就好像银行系统,人民银行如果头寸周转不灵,没钱给,下面的商业银行才不会理他。
然而,这种想法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地方政府的开支,绝不会因为税收的减少而减少。以前他们手里有七十元可供支配,现在忽然减少到只有三十元,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人提议,地方政府要缩减开支,裁减机构和人员,量入为出,自动自觉地将自己的开支,控制在三十元的标准之内。
其实这真是太天真了,把一切都想得十分完美,认定地方政府会进行自我约束。但现实情况是,不管哪一级政府,官爷们都绝不会委屈自己。
好,现在中央政府拿走了大头,只给我剩下三十元,我还是要过以前七十元的日子。钱不够,怎么办呢?办法很多。首先,卖企业;企业卖完了,还是不够,卖地皮;地皮不够卖,没关系,加价,再加价,总之加到够钱用的程度。同时,加税。或者不叫加税,叫征求各种费用,名义不同,实际一样。钱不够用,就从老百姓手里拿。
再苦不能苦干部嘛!
于是,原先一百元的税收总额,就变成了一百四十元甚至更多,老百姓无形之中,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的负担。
换句话说,这是政府通过税费的形式,将改革开放后这十几年,民间积累的部分财富,无偿地收回到了政府手里。
加上民生经济领域的改革,教育产业化,医疗改革产业化等等,费用成倍成十倍的增长,群众口袋里的钱,就更多的流向了这些必不可少的民生领域,代为政府买单。真正的负担,翻了几番都不止。民间财富自然也随之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