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以教徒为主,是以并未使出全力,然而李易修为远胜清虚,此刻连续两招皆是未能凑效,根本就没有攻破清虚的太极诀,还是让李易诧异不已。
武当派祖师爷张三丰真人果然了解,给弟子后辈们留下的这个太极诀,简直就是一个天然铸就的大乌龟壳,将修真者裹在中间,天上地下任你软硬皆施百般缠打,也是枉然。
这个要怎么打?李易暗皱眉头,难道真的只能像铁匠铺打铁一般,凭借着修为的远高于对手,“乒乒乓乓”一顿乱砸,看你挡不挡得住?
那样倒是可以获胜,不过那样获胜的话,对台下的苏泽有何用?还不如开始一上台,就用紫霄神雷将清虚给轰下台去呢。
李易凝神细察着裹着清虚的太极圈,却是在不经意间瞥见清虚的身形似有些微微晃动,李易灵机一动,细细体悟着方才与清虚的打斗经过,似有所悟。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李易双手合斜插拢向上,顺手便将《阴符七术》中的“实意法腾蛇”使将出来。
实战永远胜过闭门造车,战斗至此,有得清虚这样的对手做陪,李易以前对《阴符七术》的一些不太理解之处,此刻竟然豁然贯通,体会着其中的奥妙之处,李易直有种欲罢不能之感觉。
神龙迅猛,玄龟稳健,腾蛇却是灵动无比。
清虚的太极诀本来是浑然天成,毫无破绽,奈何清虚在连续阻挡了“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玄龟”两个大招后,此刻气力不济,因此,太极诀也就难以环环相扣,生生不息。
清虚再一次强打精神,踩动禹步,“刷”的抽出背上宝剑,绕指柔剑光飞舞中,清虚唱诺道:“四象生八卦,八卦衍万物,急急如律令,疾!”
太极初成,两仪难立,四象已破,清虚唯有靠八卦强撑,借助那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之力,以补太极之缺。
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皆一脉相承,太极诀号称能借天地之力为用,此刻借八卦之力,自是轻而易举。
李易见状,并不以“实意法腾蛇”衍生出来的腾蛇强攻,只让腾蛇随着清虚的八卦之力一起游动,清虚在哪个地方借一份八卦之力,腾蛇便在哪个地方消散一些,随那八卦之力一起,给清虚的太极圈补上窟窿。
你要借力,好,让你借,你要借多少力,我全都借给你,我看你能借得多少?我又看你怎么还?
圣人太上老君九九八十一卷《道德经》上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张三丰真人以圣人言《道德经》为理论之基,创造的太极诀,以人之道而窥探天之道,其力其势,终在“不足”、“有余”之间。
正所谓有“有借有还”,方能“再借不难”。“借”来的力,总归是要“还”出去的,“只借不还”,并不符合天人之道的“不足”“有余”。
所以才说“借力打力”,“打”便是“还”。
武当派祖师爷张三丰真人果然了解,给弟子后辈们留下的这个太极诀,简直就是一个天然铸就的大乌龟壳,将修真者裹在中间,天上地下任你软硬皆施百般缠打,也是枉然。
这个要怎么打?李易暗皱眉头,难道真的只能像铁匠铺打铁一般,凭借着修为的远高于对手,“乒乒乓乓”一顿乱砸,看你挡不挡得住?
那样倒是可以获胜,不过那样获胜的话,对台下的苏泽有何用?还不如开始一上台,就用紫霄神雷将清虚给轰下台去呢。
李易凝神细察着裹着清虚的太极圈,却是在不经意间瞥见清虚的身形似有些微微晃动,李易灵机一动,细细体悟着方才与清虚的打斗经过,似有所悟。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李易双手合斜插拢向上,顺手便将《阴符七术》中的“实意法腾蛇”使将出来。
实战永远胜过闭门造车,战斗至此,有得清虚这样的对手做陪,李易以前对《阴符七术》的一些不太理解之处,此刻竟然豁然贯通,体会着其中的奥妙之处,李易直有种欲罢不能之感觉。
神龙迅猛,玄龟稳健,腾蛇却是灵动无比。
清虚的太极诀本来是浑然天成,毫无破绽,奈何清虚在连续阻挡了“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玄龟”两个大招后,此刻气力不济,因此,太极诀也就难以环环相扣,生生不息。
清虚再一次强打精神,踩动禹步,“刷”的抽出背上宝剑,绕指柔剑光飞舞中,清虚唱诺道:“四象生八卦,八卦衍万物,急急如律令,疾!”
太极初成,两仪难立,四象已破,清虚唯有靠八卦强撑,借助那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之力,以补太极之缺。
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皆一脉相承,太极诀号称能借天地之力为用,此刻借八卦之力,自是轻而易举。
李易见状,并不以“实意法腾蛇”衍生出来的腾蛇强攻,只让腾蛇随着清虚的八卦之力一起游动,清虚在哪个地方借一份八卦之力,腾蛇便在哪个地方消散一些,随那八卦之力一起,给清虚的太极圈补上窟窿。
你要借力,好,让你借,你要借多少力,我全都借给你,我看你能借得多少?我又看你怎么还?
圣人太上老君九九八十一卷《道德经》上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张三丰真人以圣人言《道德经》为理论之基,创造的太极诀,以人之道而窥探天之道,其力其势,终在“不足”、“有余”之间。
正所谓有“有借有还”,方能“再借不难”。“借”来的力,总归是要“还”出去的,“只借不还”,并不符合天人之道的“不足”“有余”。
所以才说“借力打力”,“打”便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