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到小刘贵妃的院子内,贵妃已经早早在这里等候,几个宫女颇为不高兴,这大理帝姬真是不像话,说好了一早就来,却叫人等到这个时候。

    两个小宫女唧唧喳喳,小刘贵妃却没有丝毫愠色,拍了一下跟前小宫女的手,低声道:“少在这里嚼舌根,人家许是有什么急事。”

    帘子掀开,段妙贞缓缓出来,脸色红润,双唇饱满,眸子盈盈,满院的绝美风光都似乎为之一暗。

    瞧得小刘贵妃都有些诧异,这大理的帝姬最是有佛心,怎么今日面如桃花。

    “贵妃娘娘,实在是对不住,妙贞来迟了。”她看着小刘贵妃,眼色有些复杂,把对不住三个字说的格外重了一些。

    小刘贵妃亲热地上前,挽住她的胳膊道:“妙贞妹妹,快到里面来。”

    ---

    “大宋原本有州三百二十个,县一千二百五十个,所需官吏五、六千人足够。如今虽开疆拓土,都是些地大人疏的所在,也用不了多少的官吏。我刚刚问过吏部的人,现今登记在册的官员,一共是三万两千多人!”

    明堂内杨霖扶着腰,对张商英侃侃而谈,裁官的决心已经不可动摇。

    张商英作为一个不新不旧的另类官员,在大宋的朝堂上不是很常见,但是对于裁官一事一时有些接受不来。

    他也知道大宋官吏冗烂者多,但是这种粗暴的裁官方法,在他看来有些激进,容易引起动荡。

    “文渊,是不是先裁掉这些不点卯的,往后的事再徐徐图之。”

    使劲摇了摇头,杨霖不以为然道:“那哪来得及,如今我们大宋,官壅于上,民困于下,夷狄骄盛,寇盗横炽。

    长此以往,汴梁尚且还能支撑,地方上已经疲惫不堪,各地民乱四起,盗贼横行,都是因为官多而无为。一个职位上几个官,追究起来,也不知道到底是那个官的职责,干脆就你也不干,我也不干。

    我已经想好了,欲事不繁,莫若省官;欲民皆安,莫若省吏!”

    张商英感觉到了杨霖的巨大决心,知道此事已经不可避免,虽然有些担心但是若是真的让他弄成了,倒也是一件大好事。

    多少年来大宋历代君臣,都无法彻底根除的冗官,若是和冗兵一样被根治了,那么大宋的国力无疑又会上升一个台阶。

    裁官的最大阻力,肯定是来自于那些被裁撤的官员本身,如此大规模地裁官,实际上还是在削弱读书人的地位。